摘要 與往屆展會不同的是,今年的CIMT2015(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不僅匯聚了中外1500多家以機床制造行業為核心的上下游企業,而且活躍著眾多工業機器人參展商,這其中包括從機床...
與往屆展會不同的是,今年的CIMT2015(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不僅匯聚了中外1500多家以機床制造行業為核心的上下游企業,而且活躍著眾多工業機器人參展商,這其中包括從機床行業延伸出去的制造商,還有國際知名的專業機器人制造商,以及一些新興的中小企業。機器人專區
據了解,此次CIMT展會專門開辟了機器人專區,為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提供展示的舞臺。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參加展會的面積為200平方米,有3臺工業機器人參展,包括2臺負載為50公斤和1臺負載為80公斤的機器人。廣州數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由于今年產品供不應求,暫時只能帶這3臺產品參展。
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示的工業機器人包括雕銑機器人、折彎機器人、搬運機器人3臺產品。大連光洋管理部負責人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本次展臺面積為99平方米,本來打算有更多產品參展,但由于展會面積有限,無法展示更多的產品。據了解,在本屆展會中,有工業機器人展品的企業就達二十多家,如沈陽萊茵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搬運機器人、上下料機器人、去毛刺和拋光機器人等,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及系統,以及浙江瑞宏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等。展會同期舉辦的技術論壇中,就有3場與工業機器人相關,包括沈陽高精數控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藍天”系列數控產品及關節機器人的技術特點與應用,柯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舉辦的主題為“本土化的柯馬加工中心及機器人技術助力中國工業發展”的論壇等。
同時,由展會主辦方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舉辦的“2015工業機器人高層論壇”也是首次發起,論壇主題為“工業機器人與機床制造業升級”,發言嘉賓包括國內的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還有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發那科機器人的負責人,以及柯馬中國副總裁中國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賀萬民,中國臺灣的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永財等。據了解,今年協會還成立了機器人應用分會。
投資熱潮
近日,工信部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挑選3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為中國機器人行業迎來黃金期。
實際上,在2013年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據世界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稱,2013年中國購買了36560臺工業機器人,較2012年增加了近60%,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中國當年消費量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五分之一。
這個新興產業帶來的機會正在吸引著投資者們,在機床行業就有不少投身于工業機器人的企業。
廣州數控成立之初以生產制造機床數控系統為主,到2007年開始投資2000萬元介入機器人制造領域。據宋健介紹,廣數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為550臺,今年計劃達到1000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銷售情況看好,已經比去年同期翻番。公司正在投資建設工業機器人產業園,三期總投資預計達到幾億元,目前第一期投資已經達到2000多萬元。由于有數控系統為依托,廣數的策略是實現關鍵部件的自主化。據了解,他們在工業機器人四大部件中,除了減速器少量外購之外,其余全部自主生產。這也是他們目前能將工業機器人價格降到10萬元的基礎所在。宋健表示,公司現在載重為8公斤的工業機器人只需要10萬元,如果只是簡單的加工應用,客戶只需要另加幾千元配套就可以應用于實際生產。這樣的價格相當于兩個人工的價格,而工業機器人卻可以進行兩班到三班生產。因此他認為,未來的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還會有一個飛躍發展。據了解,廣數計劃到2020年實現年產1萬臺工業機器人。
大連光洋也是一家由機床行業起家的機器人制造商。2012年,大連光洋啟動了工業機器人的生產研發,先后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據管理部負責人介紹,2014年,大連光洋的工業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訂單已經達到500臺,產值超過10億元,其中向市場投放60~70臺工業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四大關鍵部件中,除了減速器外購之外,其他的控制系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均由公司自己制造。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公司正在尋求更多的減速器合作伙伴。為了加強工業機器人板塊的力量,公司準備不僅是進行機器人單機的生產和制造,還要著手數字化工廠的集成。今年準備做一條樣板示范生產線,同時提高今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2015年公司的生產計劃為100臺。
還有一家是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公司,他們將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作為公司控制系統和交流伺服系統產品的延伸,擁有一個控股子公司———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由于公司產品在數控金屬成形機床行業擁有較大市場份額,其工業機器人也著眼于為這個行業服務。據了解,在過去的幾年里,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公司在工業機器人與金屬成形機床集成應用中建立很多案例,積累了豐富經驗。產品包括機器人折彎集成應用、機器人與壓力機沖壓集成應用、熱模鍛集成應用、焊接機器人等,目前已經擁有ER系列16個品種工業機器人產品,規格從抓舉重量3kg到最大500kg。
成長中的行業
雖然現在國內對工業機器人的投資熱情很高,制造企業數量上的增長也很快,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實力相比發達工業國家還比較弱。
市場份額低。目前國內市場95%以上被國外產品占領,世界范圍內機器人行業“四大家族”(ABB、FANUC、安川和庫卡)合計占國內機器人50%以上市場份額。而從國別來看,6大日本公司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一半。而國內雖然機器人企業數量比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400余家機器人及其關聯企業,規模最大的不過30億元左右,95%的機器人企業年產值不過1億元。中國本土4大機器人設備制造商新松機器人、南京埃斯頓、安徽埃夫特、廣數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僅占5%。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工業機器人包括機械本體及控制器、伺服驅動、伺服電機、減速機等四大核心功能部件。目前的情況是,很多國內的機器人制造商雖然可以生產機器人,但大部分的關鍵部件需要進口。廣州數控在精密減速機方面能夠部分供應,但一些產品還需要從日本進口。大連光洋的減速器為外購,公司將來的策略是傾向于合作,而不是自己研發制造。據了解,在機器人的成本構成中,減速機占到總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雖然現在廣數和大連光洋能夠實現其他三大部件的自給,但減速器的外購仍然會影響企業的一部分成本。
產品中低端。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信息顯示,2013年中國購買并組裝近3.7萬臺工業機器人,其中外資機器人普遍以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幾乎壟斷了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占比96%;而國產機器人主要應用還是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產品以中低端的三軸、四軸機器人為主,高端的六關節軸機器人占比還不足6%,尚處于行業的低端領域。而發達國家的多關節機器人占到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已經到了62%。
另外,從目前中國機器人行業的企業格局來看,還是多而散。相比之下,國外機器人企業也就十幾家,且都是巨頭。而在工業機器人保有量上,中國還落后于其他主要工業國家。2012年,全球共有123萬臺工業機器人在使用,其中日本擁有31萬臺,美國擁有16.8萬臺,而中國僅擁有9.6萬臺。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國家正在制定的《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將大企業戰略納入其中,預計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體系要具備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8~10個產業配套集群,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100以上。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預測,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需求量大,保有量低,中國企業市場份額較低,這無疑表明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目前很多中國企業正在精心準備,要在這個市場上奮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