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我國用電呈現“淡季不淡”的特點,專家認為,今年用電緊張的狀況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密不可分,而高耗能產業發展提速加重了電力的緊張狀況。對于今冬明春的電力供需形勢,專家預測,盡管...
今年我國用電呈現“淡季不淡”的特點,專家認為,今年用電緊張的狀況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密不可分,而高耗能產業發展提速加重了電力的緊張狀況。對于今冬明春的電力供需形勢,專家預測,盡管經濟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因還處在快增長的軌道上,加上高耗能產業的發展繼續呈上升態勢,電力需求還會緊張依舊。治理缺電問題,抑制某些高耗能產業不合理的用電需求,勢在必行。
高耗能發展提速加劇用電緊張局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國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是7%,比“十一五”期間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有所降低,之所以如此,是為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抑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走質量和效益的道路。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但還是超過了“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今年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7%和9.5%的同比增幅,與去年三、四季度9.6%和9.8%的增幅大體相當。
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比,我國工業用電的增速更大。1~9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351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第二產業用電量26235億千瓦時,增長12.1%。高耗能產業的發展致需求端的過快增長已經被官方和專家認為是今年以來蔓延多省份電力供需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許永盛在上半年召開的電力供需形勢及保障措施發布會上就曾表示,前5個月局部地區出現電力供需偏緊,有水電出力下降、煤炭進口減少等供給因素方面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用電需求過快增長,從深層次看,很大程度仍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過多依賴能源資源消耗和體制機制尚待完善等問題所致。
“經濟持續向好,用電需求旺盛,尤其是去年底受節能減排政策抑制的高耗能產業用電量恢復增長,是上半年用電緊張的一個主要原因。”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分析。
而有關數據對這樣的分析則做了有力的支撐:統計數據顯示,1~8月份,化工、建材、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101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8月份,化工、建材、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13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其中,化工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5.4%,連續兩個月保持2010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增速,帶動化工行業當年累計用電量增速逐月回升;建材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3.8%,也屬較快增長水平;黑色金屬冶煉行業同比增長11.9%,今年以來各月用電量基本相當;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用電量連續4個月超過3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
高耗能產業成為全社會用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高耗能產業用電的絕對量和貢獻率反映出這些產業在今年的迅猛發展勢頭。
高耗能產業向西部轉移擴大缺電波及面
7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上半年全國節能減排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內蒙古、江西、河南、海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8個地區預警等級為最高級別一級預警;河北、江蘇等8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二級;北京、天津等14個地區為三級預警。與一季度相比,有5個地區的預警等級提高。
全國節能減排完成情況晴雨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高耗能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而國家統計局9月份發布的今年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情況說明也證明了這一趨勢: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速明顯超過了東部地區,今年1~8月,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2.6%,中部地區投資增長30.1%,西部地區投資增長29.4%。從投資的方向來看,很多投資都投在高耗能產業。
電解鋁是業內出名的耗能大戶,平均每生產1噸電解鋁的耗電量高達1.4萬千瓦時,其單位產量的耗電量幾乎是所有工業產品中之最。對電的極度需求和對低電價的極度渴望,迫使電解鋁生產企業快速向電力資源豐富的中國西部轉移,青海、新疆、內蒙古現在成為重要遷徙地。而煤化工等高耗能項目則主要向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集中。
中電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西部的電價水平普遍較低,電量相對充足,同時環境容量大,這是吸引高耗能產業向西部轉移的根本原因。如在青海省,電解鋁企業所采用的工業用電價格在0.37元 /千瓦時~0.39元 /千瓦時之間,而在河南省,工業用電價格約為0.54元 /千瓦時,山東省工業用電價格更高達0.67元 /千瓦時,山東企業的用電成本幾乎是青海省的一倍。但這位專家同時也指出,這種轉移并沒有使東部和中部高耗能產業的用電減少,高耗能產業造成的缺電依舊,因為受“十一五”節能減排影響限產停產的東部和中部高耗能企業也在復產擴產,并且企業數量還在增加,只是不如西部發展迅速罷了。而在西部,因高耗能企業的迅速增加,使這些省份的電力負荷節節攀升,有些省份已經引起用電形勢緊張。這位專家舉了廣西的例子進行說明,今年1月至8月,廣西全社會用電量733.41億千瓦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13.53億千瓦時;第二產業用電量545.53億千瓦時;第三產業用電量60.38億千瓦時。而工業用電中,鋁冶煉、鐵合金冶煉等高耗能 產業比重極大。高耗能產業是目前廣西電力主要消耗者,在今年的迎峰度夏期間造成廣西的電力需求十分緊張。
治理缺電問題抑制不合理用電需求不可或缺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9月29日在國家能源局迎峰度夏有關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水電出力不足和高耗能產業高速增長是迎峰度夏局部地區遭遇電力供應矛盾的主要原因。鑒于高耗能產業高速增長的趨勢依舊持續,而電力供應能力并沒有明顯增強,今冬明春電力供需形勢不容樂觀,全國部分地區仍將面臨不同程度電力供應偏緊的局面。
中電聯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2011年前三季度》也預計:今冬明春電力供需偏緊,制造業用電量將保持高位。
基于下半年電力需求旺盛的預期,工信部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下半年應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協調,推進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合理有序安排工業用電,采取差別電價等措施,適當限制過剩高煤耗、高電耗行業產品生產,壓縮不合理需求。
而新的懲罰性電價的呼吁也浮出水面: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不久前透露,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將實行懲罰性電價。各地可在國家規定基礎上,按程序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
但前面提到的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電聯專家表示,考慮到高耗能產業復蘇背后的地方政府投資過熱等因素,通過上調電價等方式來遏制高耗能產業的用電效果不會很大。現在,雖然許多地方自行出臺的優惠電價政策雖然得到遏制,但部分地方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發展思維并沒有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強調,很多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生產的高載能產品市場上有剛性需求,并且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這類高耗能產業還將得到發展,特別是在西部地區。但是,對那些產品出口的高耗能產業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耗能產業從政策上、從電價上進行限制,這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