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在深圳半導體產業發展促進會的組織下,全國300多家LED企業匯聚江西高安市,舉行首屆中國LED產業資源整合及健康發展峰會,共同為LED產業把脈。記者從峰會現場采訪獲悉,國內L...
近日,在深圳半導體產業發展促進會的組織下,全國300多家LED企業匯聚江西高安市,舉行首屆中國LED產業資源整合及健康發展峰會,共同為LED產業把脈。記者從峰會現場采訪獲悉,國內LED在“行業春天”高燒不退的情況下,企業卻臨近冬天。而高燒不退的一個信號是,全國外延設備已達1400臺,相當于目前全世界外延設備的總和。
癥狀LED產業高燒不退
深圳市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俊用“發燒”二字來形容目前的LED產業。他認為,目前中國LED產業發展存在嚴重誤區。這種誤區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策市場扶持的誤區,政策扶持LED照明大多在戶外應用上發力,而在室內應用上少有用功。LED照明發展的路徑恰好相反,應該遵循LED應用技術從室內穩定性環境,到戶外非穩定性環境推廣的路徑。二是產業園區建設的誤區,一些企業所建LED產業園區只是為了圈地。三是企業發展定位的誤區。很多企業缺少對主業的堅守。四是產品戰略定位的誤區,一些大有前途的細分消費市場少人用心。
應該說,LED作為新興產業,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低碳經濟的政策,有著每年上千億元的照明產品替換性市場,“錢”途一片光明。事實上,最近幾年全國LED產業銷售總額的增長也證明了產業前景:2009年827億元,2010年1200億元,預計2015年達6000億元。
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王殿甫說,從2005年到2010年是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快速發展期。全國中小LED企業目前已達3500多家,深圳發展到1350家之多,其中99%是中小企業,80%是做應用產品的企業。與此同時,各有關地方政府以高補貼和高投入的方式,上馬LED上游產業項目。據初步統計,已訂貨和已到貨的外延設備達1400臺,相當目前全世界外延設備的總和。
王殿甫說,產業高燒之下,由于國際“氣候”變化,經濟危機不斷升級,出口受阻,加上國內沿海地區運營成本增高,LED產業開始洗牌:產品質量好、管理精細、資金運作正常的企業,仍然以較高的速度增長;部分企業由于粗放經營,或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有的破產,有的倒閉,有的重組。高工LED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說,根據他們的調研,1400臺外延設備中的一半左右正處于停產狀態。
在峰會上,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高級工程師管志斌對眼下LED產業的上述現狀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即“行業春天企業冬天”。
把脈六大瓶頸困擾LED
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陳靖認為,目前我國LED產業的發展正面臨六大瓶頸。
政策與法律的瓶頸,各級政府雖出臺了許多發展LED的法規,但缺少整套規范的法規;人才與管理的瓶頸,缺少按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企業;技術與質量的瓶頸,LED核心技術都不在我國,很多企業忙于抄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成本和價格的瓶頸,LED產品價格下不來,產品難以走進千家萬戶;市場銷售瓶頸,由于存在產品質量等問題,市場也變得難以進入;資金與資本的瓶頸,盡管LED的發展前景巨大,但現在很少有銀行敢大規模貸款給LED企業,風投、擔保公司等也多以小股份進行投資。
處方行業需打組合拳
在LED行業飛速增長、企業不斷倒閉的情況下,整個行業該往何處去?
王殿甫建議,企業應堅持技術創新,不斷創造差異化產品;要重視標準,積極參與標準制定;要重視知識產權,不斷積累更多專利;要堅持質量第一,走專業化、高精尖道路;要轉變商業模式,建立半導體照明的市場渠道;要把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起來,以資本為紐帶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整合,以專業化分工為基礎,培育龍頭企業。
陳靖則稱,LED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組合拳,抱團打天下。基于核心技術在國外的現狀,他認為,不一定要有最好的技術,但我們一定要有最好的產品,可以從國外進口芯片,然后將產品大量出口;先在“專”字上做文章,再謀求做大做強。
他透露,為抱團打天下,形成集團軍,深圳市半導體產業發展促進會正著手搭建五大平臺:成立職業經理人服務公司,搭建人才服務平臺;成立產業基金公司,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成立投資節能公司,搭建聯合采購銷售服務平臺;建立公共檢測檢驗中心,搭建行業產品標準服務平臺;建立內外交流體系,搭建信息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