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再制造機床特別是重型機床,多為訂單式生產,由于沒有統一的產品技術標準和市場定價原則,受用戶市場影響較大。一些用戶單位過分注重成本價格投入而忽視技術方案和廠商實力的重要性,在無形...
我國再制造機床特別是重型機床,多為訂單式生產,由于沒有統一的產品技術標準和市場定價原則,受用戶市場影響較大。一些用戶單位過分注重成本價格投入而忽視技術方案和廠商實力的重要性,在無形中助推了一些再制造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不愿對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增加投入,不愿聘請優秀技術人員,僅僅靠壓縮經營成本以低價占領市場,造成機床再制造市場良莠不齊,無序競爭。
在再制造工業發展較早的發達國家,機床再制造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但在我國實行的時間還比較短,且多為單臺大重型機床的維修改造,缺乏工藝規范,市場也稍顯混亂。
作為目前機床再制造試點單位中惟一的民營企業,華中自控今年1~10月,共獲得了23臺套重型、超重型機床的再制造訂單,再制造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0%以上。
“華中自控應該算國內最早從事機床再制造的企業之一,目前再制造業務已基本覆蓋進口或國產重型、超重型機床、加工中心和專用設備。”華中自控總經理張堯南說,2010年1月公司正式成為工信部第一批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單位,目前專業從事機床機電液一體化整機再制造,主要做重型機床、超重型機床的再制造以及滿足特殊加工工藝要求的專機的設計制造。
張堯南告訴,老舊機床一般有45%~80%以上的殘留價值,主要是耐久性較強的床身、立柱、底座等。重新制造這些主體部件,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和能源。如果保留主體、修復或更換損壞部件,則可制造出與新設備同等質量甚至性能更好的設備。
這是不久前在武漢舉行的中國機床再制造產業化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的普遍觀點。理由在于:其一,2010年機床工具行業完成工業產值近5500億元,其中金屬加工機床產值209億美元,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2011年1~9月,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21.7億元,同比增長33.5%。歷經了10多年的高速發展,機床市場的保有量巨大,有專家預測,我國役齡超過10年的老舊機床,也就是可用于再制造的舊機床產品總量可能超過200萬臺。
了解到,目前在中國從事機床再制造的主要力量有三類:專業機床再制造企業,比如被工信部列入機床再制造試點企業的武漢華中自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自控);機床制造企業,比如重慶機床集團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等;數控系統制造企業,如西門子自動化工廠、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這三類企業構成了當前國內機床再制造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