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既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在穩增長的同時著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三次產業全面快速發展,服...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既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在穩增長的同時著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三次產業全面快速發展,服務業水平及比重明顯提高,結構優化升級取得新進展,農業基礎穩固、工業生產能力全面提升,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但也要認識到,產業結構不合理仍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現代化水平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仍然存在,第三產業貢獻率仍然偏低。同時,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值得關注,“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嚴重。
破解產業結構的諸多問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面向市場需求,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把工業由大變強與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與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結合起來,力促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一是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環節。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整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主體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水平。
二是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著力點。加快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著力點,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與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通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要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結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要找準國際產業發展新方向,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選擇具備突破條件的關鍵技術作為主攻方向,明確發展重點,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要深化專業化分工,大力發展金融、物流、信息、研發、工業設計、商務、節能環保服務等面向生產的服務業,加快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務業,發展和創新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信用融資、證券、信托 、理財、租賃、擔保等各類金融服務的資產配置和融資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銜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壯大高技術服務業,以高技術的延伸服務和支持科技創新的專業化服務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另一方面,要面向城鄉居民生活,豐富服務產品類型,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多樣化需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優化發展商貿服務業,優化城市綜合超市、購物中心、批發市場等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發展;鼓勵和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服務網點,支持大型超市與農村合作組織對接,改造升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鼓勵發展家庭服務業,以家庭為服務對象,以社區為重要依托,重點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病患陪護等服務,鼓勵發展殘疾人居家服務,積極發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因地制宜發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務,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務市場和經營機構。
四是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關鍵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在優化投資質量、提高投資效率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業轉型升級特別是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高級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培育強大的人才后備軍;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促進工業經濟增長質量有實質性的提高;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驅動作用,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推進產學研戰略聯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