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國際經濟狀態低迷與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作用之下,市場似乎更加肯定二季度國內實體經濟將會探底。在“內憂”與“外患”同在的情況下,政策的方向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保增長”的同時進...
在國際經濟狀態低迷與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作用之下,市場似乎更加肯定二季度國內實體經濟將會探底。在“內憂”與“外患”同在的情況下,政策的方向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保增長”的同時進行整個經濟結構的微調,尤其是對房地產等行業的微調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新的動力。
外需疲軟影響經濟增長
日前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從5月的48.4降至6月的48.1,創下年內新低,表明實體經濟繼續放緩。與上個月情況相似,這主要歸因于新出口訂單的繼續惡化,該指標較上月下降了2.6,降至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45.9.6月全部新訂單也降至七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6.8.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評論稱,由于外需疲弱,出口增速可能會繼續回落。同時,價格的環比下降和新增訂單縮水均顯示內需相對偏弱,而去庫存的壓力猶存。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未來就業的增長。
根據數據來看,6月新增業務增長放緩導致了產出增長低迷,新增就業不足,工業制成品庫存增加。其中產出分項指數從5月的59.7降低到6月的49.1,連續四個月處于收縮區間,盡管第二季度的平均值49.4略好于第一季度48.4.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與匯豐PMI因為采集樣本的因素不同,會出現數據上的差異。但是有專家預測,官方PMI可能也會呈回落趨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6月官方PMI會跌至50左右,甚至還存在破50“榮枯線”的風險;零售繼續下行;上個月剛沖到兩位數增速的出口也將重回個位數;工業增加值雖然會從前兩個月的個位數增速首次反彈到兩位數之上,只是這種反彈很可能主要季節性因素推動。
從本次匯豐PMI來看,經濟仍處回落區域,而官方PMI或仍將進一步下行。從政策因素來看,目前的時點應與底部不遠,也就是PMI或將已接近底部區域,但是從匯豐PMI與官方PMI二者差值來看仍認為目前經濟的二元性較為顯著,且呈愈發增大之勢,那么政策因素或不能完全循老路而行,而對結構的顧及使得對經濟后期受益于政策的整體效果并不確定,在中性的假設下,政策的托底功能可起到最為基礎的效果。
政策效應尚待觀察
匯豐PMI進一步小幅下滑,顯示經濟動能仍然不強。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年下半年,業內普遍仍然認為經濟增長的減速,以及通脹的走低已經為政策進一步放松創造了條件。來自政策的推動有望讓經濟增長逐步企穩,但短期內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能有多大尚待觀察。
經濟學家滕泰表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放松效果將會開始顯現。而6月初這些刺激政策還未“發力”,市場需靜候至6月末7月初,不應該因為當前數據低迷而過于悲觀。“從5月份已經公布的多個經濟數據來看,出口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之前政府獲批的一些重大項目已經開始實施,5月份信貸規模是8000億元,而6月份的市場普遍預期在10000億左右?!?br />
事實上,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三駕馬車”同時減速的局面。中國政府自5月起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6月上旬央行三年半來首次降息。一批重大項目審批提速對信貸需求帶動作用將進一步顯現,這部分貸款將在6、7月逐漸釋放,信貸增速有望緩步回升?!柏泿耪哌€會繼續放松,第三季度還將迎來一次降息,年內將會有2次以上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的可能?!彪┍硎?。
而之前公布的外匯占款數據顯示,估計約有1500多億人民幣的外匯流出。這將給7月份的流動性帶來壓力,進而會影響信貸規模增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7月份是下調存準率的時間窗口。未來看,20%的存準率水平下調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