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剛剛已經過去。在這一年內,建陶行業整體行情不佳,企業發展趨向理智,產能過剩情況稍有緩解,但是兩極分化日益嚴重。2013年,建陶產業將在什么樣的經濟環境下運作,建陶行業又將如何發展,記者試圖從重啟改革議程、建造橄欖型消費社會、數字化浪潮、產業鏈整合、綠色新政、出口退稅、房地產、營銷創新、賣場洗牌、磚的薄形化等十個方面解析對陶瓷行業的今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的深刻影響。
1、重啟改革議程
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仍屬于半統制、半市場的混合體制。較早前,有學者提供證據顯示,占有社會資源60%以上的國有單位,每年對GDP增長的貢獻不足30%,吸納的勞動力不到20%;而占有資源不到40%的非國有經濟,其創造的GDP增長近70%,吸納的勞動力更是在80%以上。資源日益短缺、環境破壞嚴重、腐敗四處蔓延、貧富差別懸殊、社會矛盾激化等諸多發展瓶頸亦由此而生。
急需通過社會政治改革,改寫不合理的社會規則,實現各階層間的良性互動;通過公共政策的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和利益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通過公民教育和宣傳工作,提高民眾的參與意識和能力,培育健全的公民社會等方式走向法治的市場經濟,并利用各項向非國有經濟傾斜的引導和鼓勵政策,方能順利達成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倍的目標。
自從十八大后,中央重啟改革議程的意愿更加明顯。作為以民營經濟為主的陶瓷行業,中小型企業占主體地位。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將為陶瓷產業在開拓消費市場、獲得融資等方面帶來極大的利好。
2、橄欖型消費
2012年整個陶瓷行業形勢嚴峻,零售市場銷售量同比有明顯下降。不過,市場上高端陶瓷品牌和低端陶瓷品牌銷售卻相對強勁,甚至銷量不降反升。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陶瓷市場兩極分化的趨勢逐漸明顯,進一步拉開了建筑陶瓷企業之間的品牌差異。
消費者二元結構是市場分化的原因之一。低端消費市場需求持久旺盛,高端消市場穩中求升,中等品牌則在兩極分化格局中大量萎縮。這是典型的啞鈴型社會下的消費結構。由于分配格局的嚴重失衡,中國離健康的橄欖型社會相去甚遠。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模式的塑造,十八大報告著墨甚多,而構建橄欖型社會是其目標之一。
“橄欖型”社會,是指社會階層結構中極富極貧的很少,中間階層卻相當龐大。“橄欖型”社會是一種與中國現時情況完全相反的、合理穩定或者說科學的社會結構,它的逐步締造,將對市場機制、產業結構、生產消費產生持續而深刻的影響。
3、新型城鎮化
日前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城鎮化是當前中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并將其作為2013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
這一論斷切中當代中國基本國情。2011年末,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常住人口,正式進入城鎮化的“拐點”。
新型城鎮化是十八大后的一個大戰略,將在2013年兩會期間得以具體落實。
新型城鎮化成為市場目前關注的焦點。預計,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2013年正是“十二五”中局之年,部分基建項目將要趕工達標,有望趁機帶動市場熱潮。2013年行業需求有望好轉。
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也伴隨著建材消費升級。目前,已經有房子住的人群,還要在未來10—20年完成滿足從基本住房的標準,到改善型、舒適型的住房要求。廚房、衛生間、客廳、臥室的舒適程度與陶瓷、衛浴產品檔次、質量、價格以及配套性密切相關。消費者對改善性、舒適性住房要求,將陶瓷建材提出更高的要求。
4、數字化浪潮
目前,陶瓷行業數字化浪潮已經聲威頗壯。噴墨打印技術、IPAD終端產品展示系統等數字化工具被企業廣泛應用。基于政府的主導、市場的選擇以及數字技術的成熟,更多的商家將眼光瞄向電子商務。
對于陶瓷產業來說,產業與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為行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這不但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效率,對于產業結構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數字化在行業中的廣泛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將深刻改變陶瓷行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
數字化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得新技術、新設備、新信息等在行業內快速傳播,這將促使企業在生產活動、商務活動從形式到內容發生結構性的深刻變化。新的數字化制造技術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這也指引行業的發展方向。
2012年初Ipad展示系統業內只有幾家企業試水,年末已經被廣泛應用,終端數字化已經成為企業制勝的常規武器,2013年必將成為蔚為壯觀的潮流,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5、行業整合
或兼并,或結盟,產業鏈整合對于陶瓷行業而言并不陌生。整合的本質是對分離狀態的現狀進行調整、組合和一體化。產業鏈整合是對產業鏈進行調整和協同的過程。
2012年潛伏的危機開始蔓延,而在2013年,陶瓷行業眾多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危機就有調整。2013年,陶瓷行業加速整合是必然趨勢。
基于陶瓷產品和行業的特性,企業唯有通過促進中小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實現從數量增長型向以注重質量和效益型轉變,并從發展模式、產品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品牌公信力、營銷渠道、原材料采購、售后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加以改造;通過產業生產環節上、中、下游的整合,對整體產業鏈實施控制,以構筑通暢、穩定和完整的生產模式,實現生產的一體化和標準化,最終才能達到產業整體升級的目的。
6、綠色新政
“綠色新政”(GreenNewDeal)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的新概念,是對環境友好型政策的統稱,主要涉及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節能減排、氣候變化等與人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
目前,全球都綠色經濟作為發展的核心。西方國家甚至以碳稅為代表的綠色關稅、綠色貿易壁壘等已初現端倪。這就要求“三高一低”的陶瓷產業盡快順應國家環保政策指引,增加環保設備以及新技術研發投入,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被放置在突出的位置。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在2012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生態文明”思路必定會得到進一步貫徹和落實,環保方面或將出臺更為嚴厲的政策,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制造業評價體系。從而對陶瓷行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其中低碳、降耗、節能、減排的趨勢無疑是最熱門的焦點之一。
在2013年,眾多知名陶瓷企業必定會繼續探索節能減排的措施,并且在環保瓷磚的生產上會邁出更大的步伐;而部分擁有落后產能的企業,將備受壓力。
7、出口退稅
中國已經連續18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陶瓷產業同樣深陷“反傾銷”泥淖之中,“反傾銷”成為外貿市場中的最大變數。
接踵而至的反傾銷遭遇,直接原因是國內陶瓷行業發展的低價模式。憑借政府的退稅,企業才能最終保證實現一定的利潤率。
2013年3月政府換屆,依賴政策而生存發展的“商業模式”或將得到修正。出口退稅政策只應該是輔助性政策,不應該成為部分企業依靠的命脈,若只靠政策,不符合企業精神。只有擺脫一味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模式,努力改變企業處于國際分工和全球產業鏈低端的局面,提高產品附加值,中國產品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免遭反傾銷的“暗算”,也才能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真正轉變。
我們真正應該學習和執行國際規則,并應該反思出口退稅下的廉價出口方式。
8、營銷創新
2013年,樓市調整政策將繼續從緊,而國外市場亦依然迷霧重重。由于產品市場需求已被提前過度深掘,企業產能亦正在日益上升,在僧多粥少、你死我活的市場競爭中,陶瓷企業想要通過吸更多消費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實屬不易,想要搶占份額更是難上加難,陶瓷人被逼發揮出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和努力,諸如無節造節,拍賣營銷、情感營銷、數字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層出不窮。
市場規則已產生新的玩法,消費者占據著主導地位,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順應消費群體的偏好,從而實現產品營銷方式的變革和市場突破,成為了陶瓷企業的頭等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營銷創新是我國企業與國際競爭環境接軌的必然結果,亦是企業在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手段。
9、賣場洗牌
2013年,房地產市場處境不妙,而終端的專業賣場亦跟著深嘗其苦,陶瓷行業的洗牌正由終端市場開始。
投入產出比失衡是終端賣場瘦身,乃至洗牌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國各地陶瓷賣場經營戶集體退租、倒閉或轉行的信息陸續有聞,這一態勢或將在2013年春節之后得到擴展。
經歷這輪洗禮存活下來的,或許會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曙光。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品牌賣場只要把內部管理好,抓好內在的東西,把設計、施工、品質搞上去,樹立起良好的口碑,無論怎樣的市場環境都可以從容應對。
2013年,賣場或許也會放下身段,經過減、免租金等一系列優惠方法來扶持、協助經銷商們度過“隆冬”,而另外一部分賣場或許也將轉變賣場功能。
10、瓷磚減薄
隨著環保而來的陶瓷減薄成為了當前行業熱門的話題之一。業內已普遍達成共識,在工業上,瓷磚的減薄對環保的作用效果最為直接,如果企業各項節能減排的措施能跟上,節能能夠超過50%以上。
2013年是“十二五”的中局年,而在“十二五”之前必須完成全行業陶瓷磚減薄10%的任務。擺在行業前面的“減薄”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諸如企業的參與熱情、薄磚的定義及標準、產品抗壓強度、鋪貼標準、市場推廣、消費者的接受度等專業內外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不過,勝在政策利好。
目前,由于全球對節能減排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和越來越關注,國家政府、各相關部委、行業協會都對“瓷磚減薄”頗為重視,各方正在積極推進薄型化和減量化瓷磚制品。在陶瓷行業轉型的時候,大家都在談怎么轉型,華南理工教授尹虹認為,首先是轉變思想觀念,第二個是轉變發展模式,第三個必須應用新技術,新工藝來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