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美國QE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美國QE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簡單來講就是每月狂印400億美元的鈔票,并且暫時沒有停止的時間表,脫離了金本位制度的美元是一個定時...
一、美國QE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美國QE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簡單來講就是每月狂印400億美元的鈔票,并且暫時沒有停止的時間表,脫離了金本位制度的美元是一個定時炸彈,所謂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說到底就是濫印美鈔。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政府財政舉步維艱,目前已經高達16萬多億,如果讓美國拿出真金白銀來償還,簡直會讓其財政癱瘓,美國肆意發行美鈔,然后用新發行的美鈔來購買各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減輕還債壓力,并可以用超發的“富余”美鈔到世界各國“投資”攫取商業利潤,真是“一舉兩得”啊。
可以預料,近期將有大量“熱錢”流入世界各地,中國也無法幸免(是重災區)。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各國的通貨膨脹!道理很簡單,我們的社會財富總量沒變,但貨幣總量多了,自然通貨膨脹!要不了多久,我們的物價就會大量上漲,民眾的生活壓力顯著增大,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眾更是不堪重負!
預計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會在年底和明年初出現,屆時不可避免的國內通脹加劇、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這都是都外貿出口致命的打擊。
二、針對我國陶瓷磚產品出口的反傾銷還會頻繁出現
目前世界瓷磚的十大制造國分別是中國、巴西、印度、意大利、伊朗、西班牙、越南、印尼、土耳其、埃及,其中的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已對中國進行了反傾銷,其余六個國家都將是未來重要的對華瓷磚進行反傾銷的國家,對比2011年我國瓷磚出口的十大目的國分別是沙特、美國、韓國、阿聯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巴西、馬來西亞,其中韓國、泰國、印度已經對中國進行了反傾銷,馬來西亞已經對中國瓷磚加了重稅,這里很明顯可以看到除了印度之外就是巴西同時處于這兩個十大系列國家之中,而且近年來我國對巴西的瓷磚出口迅速增長,對于年產超過8億平方米的世界第二大瓷磚生產制造國很難容忍中國瓷磚的大量進口。
巴西對中國瓷磚產品的反傾銷將一觸即發,很可能在下一屆世界杯舉辦之后,這一輪建設高潮完成之時爆發;類似情況的還有沙特、阿聯酋,沙特長期是中國瓷磚的第一大出口國,現在瓷磚工業在沙特高速發展,2010年從中國進口瓷磚6142萬平方米,與整個國內的產量相近,而在2005年沙特的瓷磚產量僅2000萬平方米,阿聯酋長期是中國瓷磚的三大出口地之一,2010年跌到第四,中東的沙特、阿聯酋、伊朗是對中國瓷磚產品反傾銷的第二梯隊;第三梯隊是臨近的東南亞國家越南、印尼等國;還有埃及、墨西哥。
自2001年7月,印度首先對我國拋光磚反傾銷案展開調查,國內陶瓷企業應訴的只有一家,但僅有的一家企業卻因為印度有關法規而不具備應訴資格,結果使我國的陶瓷產品在印度被征收247%的高額關稅。而2005年11月,韓國在對我國產瓷磚發起的反傾銷案中做出初裁,建議政府征收7.25%-37.4%的反傾銷稅。反傾銷稅的征收,增加了貿易壁壘,同時也使佛山對這些地區的出口受到重創。建議相關出口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增強竟爭力;同時調整貿易思路,分散貿易風險,積極開拓南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并直接采用人民幣結算,防范匯率風險。
三、陶瓷制品成本價格上漲
伴隨著美國QE3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國內的通脹加劇是不可避免的,的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成本與價格優勢。首先是成本優勢造成了世界陶瓷衛浴生產大國,陶瓷衛浴業得以迅速成長、迅猛增長。其次是產品價格優勢造成了國產陶瓷衛浴產品逐步形成了以價格為競爭手段,以價格屠刀斬殺對手的競爭模式。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出口,價格競爭常態化已令陶瓷衛浴業作繭自縛,特別是出口市場。在成本優勢的吸引下,我國陶瓷衛浴業迅速成為國際諸多品牌和客商的加工生產基地。許多陶瓷衛浴企業依托為國外貼牌為生,均蜂擁出口市場,逐步形成出口市場也是價格刺刀見紅,出口價格在自相競爭、在國外肆意壓價中,每況愈下,國內企業為出口爭得頭破血流,國外品牌卻坐收漁利。國內出口產品的低價,與國外企業憑借品牌、渠道等優勢賣出的高價,形成鮮明對比,豐厚利潤就這樣旁落他人。而國內貼牌企業勉強維持生計,甚至一度依靠國家的出口退稅為生。
多年的價格競爭模式,現如今已成昨日黃花。通貨膨脹引發的原材料成本、人口紅利喪失引發的人力資源成本,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市場競爭加劇引發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運輸、物流等等一系列經營成本的持續上漲,不斷蠶食著陶瓷衛浴企業的利潤空間,成本上漲壓力和與產品漲價壓力的內外夾擊,令陶瓷衛浴企業的生產成本優勢和產品價格優勢逐步喪失。特別是出口市場,更是苦不堪言。今年第春秋兩屆廣交會,出現企業感嘆,廣交會成了吹價會。科學發展的時代強音與愈發低迷的市場需求,留給陶瓷衛浴業不斷厚重的生存壓力、出口壓力、轉型壓力。
四、找出持續發展之路,建立市場預警機制
我國瓷磚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出口總額第一卻是意大利,這說明我們重量不重質,產品仍然停留在低端供應。外國人很不理解,中國人在海外營銷為什么不創自己的品牌,而是追求極低的利潤?我們倒也需要坦然面對,或許這就是發展的必經過程,畢竟中國建筑陶瓷產品走出國門時間還短,日本、韓國、德國不也經歷過一段從劣到優、從制造到創造、從低檔品到品牌產品的歷程
今年陶瓷出口生產狀況處于穩定狀態,關停的比率不超過10%,是正常水平。行業現狀,但問題仍舊擺在眼前,從現狀中突圍而出,需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
建立合理的市場預警機制,做好后備市場的儲備、調節工作,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增強行業協會和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只有把問題足夠重視,方法才有實行的可能性,陶瓷企業或許可以按圖索驥。
歐盟施行高達73%稅率的反傾銷稅,到韓國9.14%-29.41%的反傾銷稅率,中國陶瓷業正面臨史上最大的反傾銷調查大潮,范圍也從歐盟開始波及到更多的國家。追根究底,中國陶瓷企業在反傾銷調查中的無動于衷和無能為力,是源自預警機制的不完善。沒有事先建立好的預警機制,當遭遇反傾銷調查時,陶瓷企業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反應,客觀上延誤了進入市場的時機。所謂市場預警機制,是指一套檢測本國進出口產品的各種評定指標,如對進出口商品的數量、價格、質量標準、市場份額做出及時預測,提醒本國企業調整產品的數量、價格等,避免受到國外產品傾銷損害或國外市場反傾銷指控。
2013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賦予陶瓷行業新的發展旅程,陶瓷行業又將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經歷了2012年的迷茫與探索,相信陶瓷行業在2013會有一個新的面貌,下面來看看專業人士對2013年陶瓷行業發展的展望。
五、加強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12年從商務部獲悉,在廣東3468家陶瓷出口企業中,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廠商不到1%。
據了解,廣東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陶瓷制品生產出口基地,去年其陶瓷制品出口總額占全國四成以上,但自金融海嘯以來,隨著能源成本的增加,佛山不少陶瓷企業不堪重負,紛紛倒閉。
我國是世界陶瓷生產大國,陶瓷產量已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由于原料、油價大幅上漲,出口方面頻頻受反傾銷和技術壁壘的阻礙,陶瓷業步入興衰難測的十字路口。專家指出,我國陶瓷業面臨生存危機的困擾,亟待轉型。
產品的差異是市場良性競爭的基礎。只要在研發、產品設計和文化塑造這些前端工作上做到位,就不愁沒有消費者。產品的差異性不明顯,只能以價格競爭作為制勝之法。在一味斗價中,只要成本上漲,則利潤更低,結果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相互壓價的現象十分普遍,低價競爭的結果是不少國家為了保護當地行業而對壓價行為加以制約,這也是近年來反傾銷案頻頻發生的原因。因此,企業走產品差異化之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才是在對外競爭中站穩腳步的途徑。藍衛兵指出,當出口渠道受挫時,陶瓷企業應該在出口與內銷中找到一條平衡之路,在保證一定量的出口的同時,也要關注國內市場。
結束語:現代建筑衛生陶瓷源于歐美,真正獨領風騷的產品設計理念、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等大都源于意大利、西班牙。我國陶瓷企業應當充分利用協會的力量,遵循著市場發展規律,正視自身優點與不足,才能正確把握陶瓷產品出口的定位與方向,應將企業的被動化為主動,多元化發展企業道路,根基不動搖,讓企業立于長勝之處,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