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百家中國自行車企業20年來抗辯歐盟反傾銷措施無一獲勝的歷史終于得到改變。前日,浙江名不見經傳的民營自行車企業寶歸來車業有限公司接到歐盟委員會的最終裁決:該公司出口歐盟的自行車反傾...
數百家中國自行車企業20年來抗辯歐盟反傾銷措施無一獲勝的歷史終于得到改變。前日,浙江名不見經傳的民營自行車企業寶歸來車業有限公司接到歐盟委員會的最終裁決:該公司出口歐盟的自行車反傾銷稅率將從48.5%下降至19.2%,這也是我國自行車企業抗辯歐盟反傾銷措施的首次勝訴。
中國自行車企業首次勝訴
“終于贏了,太不容易了,我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寶歸來車業董事長楊群寶昨日告訴記者,從1993年起,歐盟對中國出口的自行車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并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20年間,數百家中國企業奮起抗辯,但是均以失敗告終,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自行車也是連年下降,出口量從當初的200萬輛下降到目前的六七十萬輛。
據楊群寶介紹,“寶歸來”去年3月收到歐委會反傾銷調查的書面通知,隨后先后接受了歐委會反傾銷、反補貼、嚴格的產品質量檢測等多次調查,并付出了高達200多萬的各類應訴費用。最終,歐委會因找不到傾銷、補貼證據而只能降低“寶歸來”的傾銷稅率。據浙江自行車行業協會介紹,此前的20年間,由于應訴歐盟反傾銷措施屢屢失敗,多數企業已不愿再投入人力、財力參與應訴。到了本輪,應訴的內資企業只剩下“寶歸來”一家,并最終成為首家勝訴者。
多數企業無應訴資格
楊群寶認為,成為行業里首家抗辯歐盟反傾銷措施勝訴企業的原因,在于積極應對和堅持不懈,還有高昂的訴訟投入。最重要的還是沒有依靠低價傾銷,而是用技術創新拓展市場。他回憶,應訴的過程非常艱難,由于寶歸來的產品多數銷往歐洲,而調查導致出口歐盟的貨值迅速從600多萬美元降到了0,訂單銳減和庫存高企的壓力一度讓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不過還是最終堅持到了勝訴。
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的宋博表示,盡管寶歸來此次反傾銷勝訴,但行業內的多數自行車企業仍然面臨著48.5%的高額反傾銷稅。他希望此事能成為一個標桿事件,帶動更多的企業今后參與應訴。但目前的現狀是,由于歐盟的技術壁壘和貿易保護措施,行業內的多數企業都不是合格的“自行車出口生產商”,連應訴的資格都沒有。
重新進入歐盟市場
楊群寶說,在此次勝訴后,公司在歐盟市場上獲得了具有競爭優勢的單獨反傾銷稅率。而對于全行業影響最深遠的是,歐委會正式終止同期進行的對原產于中國的自行車的反補貼調查,避免了全行業在反傾銷稅基礎上再增16%反補貼稅的命運。
而對于小企業“寶歸來”來說,此次勝訴已經讓其憧憬重返歐盟市場的機會,歐盟的客戶已經開始逐步恢復訂單。“歐盟自行車市場份額在3000萬輛,而中國自行車只占其中2.5%,這與中國企業的能力不適應。”楊群寶稱,希望能夠通過與行業巨頭的合作成為中高端品牌,拓展歐盟市場。文/本報記者 孫昌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