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年多的災后重建,北川鳳凰涅槃。錯落有致的農房、蜿蜒盤旋的公路、如畫中之景的新縣城,這一切都讓生活在這里的羌族兒女感到自豪和驕傲。近兩年來,北川除了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產業&mdash...
5年多的災后重建,北川鳳凰涅槃。錯落有致的農房、蜿蜒盤旋的公路、如畫中之景的新縣城,這一切都讓生活在這里的羌族兒女感到自豪和驕傲。
近兩年來,北川除了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旅游業外,還緊緊抓住“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這塊金字招牌,走上了“一條龍”石材產業開發之路。
“發展石材產業,絕不能走粗放式開發的老路,而要高端切入,對石材進行綜合利用,做深、做透石材這篇文章,做到‘吃干榨盡’,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四川綿陽市委常委、北川縣委書記劉少敏說。
山里的石頭變成“奢侈品”
“北川山里到處都有這樣的石頭,當時的價格最多能賣到11元/平方米。到2005年,在山東青島舉辦的國際石材展上,米黃大理石賣到了2700元/噸。”北川米黃大理石協會會長邵翌峰說。如今,這樣的石頭已成為國際石材行業的“奢侈品”,遠銷世界各地。
據中國石材協會專家調查發現,北川石灰石儲量達10億立方米以上,可用于生產飾面材料的礦山開采面積達5平方公里。北川米黃大理石具有儲量大、質量好、色澤光亮、版面凈等特點,是目前我國唯一可與世界優質米黃大理石相媲美的資源。而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北川米黃大理石屬A類裝修材料,放射性不到國標的1/10,是真正的純天然環保裝飾材料。
2005年,山東青島舉辦國際石材展。邵翌峰沒有放過這次學習機會,與每個展商咨詢了解。在展廳外休息時,邵翌峰不經意看到一位裝卸工人掉落了一塊石頭,就撿起來欣賞。“這種破碎板料和北川山上炸開的那些石頭顏色都差不多,同樣的石頭,在北川賣11元/平方米都沒人要。”邵翌峰回憶說。
2006年,邵翌峰帶頭在北川開采米黃大理石。2010年,北川被中國石材協會授予“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的稱號,而北川米黃大理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打造米黃大理石產業鏈
“如何將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北川重新確立了石材產業發展目標,在優質石灰石資源密集的香泉片區規劃了1.58平方公里的石材工業集中區。為筑好石材產業發展的“巢”,2011年10月,北川縣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先后投資3億元,完成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7月,首批石材企業入園。
為此,北川縣確定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采、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成立了北川米黃大理石礦業協會,加強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為石材產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
目前,北川全縣石材企業已完成投資6億元,園區內的如玉、爾瑪、巴源、好順新、卓興等大理石板材、粉體企業紛紛建成投產,正泰、羌江、香閣娜等企業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建設,石材產業鏈初具規模。
2020年產值將達100億元
“北川素有‘米黃大理石之鄉’的稱號,全縣石材資源十分豐富,石灰石儲量超過10億噸。”北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蹇斌介紹。
未來,北川將以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為核心,打造區域性石材產業區、建材加工區和交易中心。預計到2015年,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基本建成達產,全縣石材及相關延伸企業達到50家,實現年產值30億元、稅收1億元,解決就業2000人以上。到2020年,全縣石材產業將實現年產值100億元、稅收4億元,解決就業1萬人以上,帶動商貿物流運輸、機械制造維修、施工安裝、專業護理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間接解決3000人就業。
優質的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的開發商。目前,全縣共設置石灰石礦權35宗,總采礦面積4.9平方公里,儲量1.7億噸,總設計開采能力每年755萬噸。已有規模較大的12家石材企業入駐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計劃總投資15億元,已完成投資3.14億元。
北川米黃大理石享譽海內外
“隨著大理石開采和綜合利用技術日臻成熟,北川石材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蹇斌表示,“目前,北川米黃大理石產品早已漂洋過海,出口至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等國家。香閣娜米黃、大雅、本真、川貝紋等產品相繼被評為中國石材最具潛力礦山新品、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十大礦山新品、全國名優特石材品種等。”
近年來,通過與意大利進行技術合作,北川的大理石開采和加工工藝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材率和品質得到極大提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裝飾材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金融機構也對北川米黃大理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目前,僅北川境內的金融機構,就對石材企業授信12.5億元,已貸款5億元。同時,北川縣通過政府投融資平臺———北川禹羌投資擔保公司,對石材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與此同時,北川加快了米黃大理石品牌推廣的步伐。去年9月,北川縣10家企業“組團”參加了中國石材協會在山東萊州召開的礦山大會;11月,6家企業的產品亮相福建水頭國際石材展,“北川米黃”的品牌越叫越響,享譽海內外。(姚茂強劉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