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粗鋼產量3.9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7.4%;粗鋼平均日產高達215.4萬噸,按此測算全年鋼產量將達到7.86億噸。屢創新高的產能再次將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推上了風口...
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粗鋼產量3.9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7.4%;粗鋼平均日產高達215.4萬噸,按此測算全年鋼產量將達到7.86億噸。屢創新高的產能再次將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四屆六次常務理事會上,新一任中鋼協會長徐樂江直面這一問題,并表示,產能過剩是包括鋼鐵在內的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鋼鐵行業尤為典型,但不要妖魔化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他直言,中國鋼鐵行業目前還屬于輕度過剩,預計嚴重過剩將在“十三五”期間到來。對此,鋼鐵業界必須未雨綢繆,做好最壞的打算。
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2012年的13年間,中國的鋼鐵產能利用率在2006年以前基本都在80%以上,只有2002年超過了90%,達到92.41%;2006年以后,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回落到80%以下,并且基本維持在75%~80%。
縱觀世界各國,“產能充分利用率”通常根據不同產業的特征和生產組織水平確定,例如歐洲和日本分別為75%和78%。
“中國鋼鐵業規模龐大,回旋余地大,因此我國鋼鐵業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就屬于充分利用。如果以此為標準,那么2006年以前中國就不存在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2006年以后直到現在,中國鋼鐵業也只是輕度產能過剩。”徐樂江表示,75%~80%之間的產能利用率屬于輕度產能過剩,70%~75%之間為中度產能過剩,而低于70%就是嚴重的產能過剩。
徐樂江提醒說,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歷史上都出現過鋼鐵產能利用率低于60%的極度過剩,并且這一時期都在本國鋼鐵需求增長出現拐點、鋼鐵產量出現峰值之后到來。
在徐樂江看來,我國目前鋼鐵需求盡管增長率明顯下降,但還未出現負增長,產量峰值還未到來,但這一拐點和峰值為期不遠,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出現。
關于能否避免可能即將到來的產能嚴重過剩階段,徐樂江坦言,沒有把握。“號稱完全市場經濟的國家都沒有幸免,我們依靠行政手段提前預警或許能夠躲避。但全行業要警覺起來,等出現極端嚴重過剩時再采取措施就晚了,損失也更大了。”徐樂江表示,既然有前車之鑒,我們就沒有無動于衷的理由,現在開始未雨綢繆,盡可能避免這種極端嚴重過剩情況的出現;同時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要有行政調控失靈、行業產能利用率低于60%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