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磋商請求,起訴美國自2004年至今向中國發起的13項反傾銷措施,涉及中國企業每年出口額達84億美元。這也是中國商務部歷年起訴案件中涉案金額最大...
昨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磋商請求,起訴美國自2004年至今向中國發起的13項反傾銷措施,涉及中國企業每年出口額達84億美元。這也是中國商務部歷年起訴案件中涉案金額最大的一次。多達13起的美國反傾銷案件中,涉及的中國產品主要包括油井管、家具、光伏產品等,目前這些相關的中國產品企業雖然還能向美國出口,但是因為被征收高稅費,競爭力已經受到極大的影響。
“把這么多案子‘打包’一起訴訟,主要針對的是美國商務部在反傾銷調查中存在共性的體制性錯誤,以往一個案子一個案子地打,成本太高,效率也低。”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楊國華說。
楊國華解釋道,美國商務部在這13起案件反傾銷過程中,存在錯誤適用目標傾銷方法、拒絕給予出口企業單獨稅率、錯誤適用不利事實推定等一系列不符合世貿規則的做法,把本來沒有傾銷的認定為有傾銷,把本來僅有小幅傾銷的認定為大幅傾銷。“以單獨稅率為例,美國商務部首先推定所有出口企業構成受中國政府控制的單一實體,使用同一個高額稅率,除非企業提出單獨稅率申請并舉證證明其出口行為在法律和事實上都不受中國政府控制。”
據了解,2012年5月中國也曾就22類產品集中打包向世貿組織起訴美國違規進行反補貼調查,案件涉及油井管、銅版紙、鋼制輪轂等產品,累計涉案金額72.86億美元。今年初,美國在向世貿組織提交的第一次書面陳述中對中國這一打包訴訟表示不滿,認為中國的主張沒有價值。目前這一案件仍沒有最終結果。
楊國華昨日表示,對于這次起訴的勝算是有把握的,并強調這一案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應該是正面的,是一種理性的正常交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如果能夠勝訴,WTO將要求美國限期取消或降低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費。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爭端的解決程序,案件將經過磋商、專家組審理、上訴和執行等幾個階段,那么預計專家組的出臺結果將在一年后公布,而最終的裁定結果將可能需要一年半到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