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運力嚴重過剩,2013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效益仍延續下降態勢。2014年,是船舶工業貫徹國務院《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
概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運力嚴重過剩,2013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效益仍延續下降態勢。2014年,是船舶工業貫徹國務院《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關鍵之年,且隨著國家出臺的《船舶行業規范條件》加速實施,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將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取得新進展。2014年船舶工業或將低谷回升,造船用鋼需求預計在1300萬噸左右。一、2013年船舶工業喜憂參半
1、2013年造船完工量同比降幅加大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1-12月份,全國造船完工4534萬載重噸,較2012年1-12月份減少148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4.7%,降幅加大3.3個百分點。
2、造船業訂單顯著增長,扭轉連續兩年下降態勢
據統計,2013年1-12月份,全國承接新船訂單698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31億載重噸,同比增長22.5%。造船行業訂單扭轉了2011、2012年連續下降態勢,呈現顯著增長。
3、企業經濟效益降幅加大,銷售利潤率大幅下滑
據統計,2013年1-11月份,我國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4億元,同比下降15.8%;利潤總額46.6億元,同比下降63.5%,降幅較去年同期增加34.4個百分點,企業利潤明顯下滑;企業銷售利潤率降至2.14%,較2011年、2012年分別縮減了3.6倍和2.0倍,銷售利潤率大幅下滑。
4、船舶出口降幅收窄
據海關統計,2013年1-12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為290.07億美元,同比下降25.28%,降幅比1-11月減少1.6個百分點。我國出口船舶產品中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仍占主導地位,其出口額合計為188.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5.2%。我國船舶產品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向亞洲出口178.22億美元,占比為61.4%。
5、融資難依然是企業的突出問題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運力嚴重過剩,航運企業虧損嚴重,大量的退訂單開始出現,缺少現金流的航運企業也開始降低造船預付的比例。一般造船前,船東會向造船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2009年前,預付款比例一般在60%-80%,但現在很多只有5%-10%。預付款比例降低,同時很多銀行把船舶業列入“黑名單”,除國營大船廠外,很少給民營船企貸款,特別對中小企業來說,融資難、資金緊張一直是近幾年困擾企業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由此,一些企業手持船舶不能按計劃開工,影響交船進度;一些企業因落實不了貸款資金,丟失了訂單,開工不足問題更加突出;一些企業更是因資金緊張拖欠職工工資,帶來不穩定因素。
二、2014年船舶工業或將低谷回升
1、船舶行業收入或企穩回升
2013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效益仍然延續下降態勢,船舶企業面臨交船難、盈利難、轉型難、融資難等多種困境。但行業發展也在積累積極因素,2013年以來,航運價格整體有所回升,并帶動上游船舶制造業景氣度的企穩,船價結束了自2010年底開始的下跌勢頭,并在下半年小幅回升。運價回暖及船價位于近年來底部刺激船東紛紛下單訂船。隨著實力較強的船企紛紛獲得訂單,行業生產的延續性得以加強。業內專家指出,滯后性因素使得收入及利潤仍然承壓,但考慮到2013年行業訂單大幅反彈及該年基數較低,預計2014年中期起我國船舶行業收入將企穩回升。
2、2014年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
2014年,全球經濟仍將維持中低速增長,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全球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矛盾短期難以解決,造船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專家們普遍預測,2014年全球新造船市場難以全面復蘇。
但受運價回暖以及完工船舶價格處于歷史低位影響,將激發一定的新訂單。另外,《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新建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要全面滿足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要求,船用設備裝船率進一步提高。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主要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25%和20%以上,船舶更新換代也將刺激企業訂單增長。
雖船舶工業產能過剩矛盾一時難以解決,但在船企訂單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造船完工量預計降幅有所收窄,2014年造船完工量約在4000萬載重噸左右,較2013年下降11.8%,降幅縮減13個百分點;手持訂單量將保持在1.2億載重噸左右。
3、海工市場仍將保持活躍
2013年,我國海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全年新接船舶訂單占世界新船訂單的47.9%,以載重噸計,繼續保持全球第一。承接各類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提高16個百分點,位居世界第二。新接各類海洋工程平臺訂單共61座和1艘鉆井船,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49座,占世界總量一半以上。
2014年,是船舶工業貫徹國務院《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關鍵之年。且隨著國家出臺的《船舶行業規范條件》加速實施,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將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取得新進展。從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氣(LNG)船、液化石油氣(LPG)船、汽車運輸船、客滾船、化學品船,以及節能、減排、安全、環保型主流船舶市場相對看好,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仍將保持活躍,特別是浮式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前景相對樂觀。
三、2014年我國船舶用鋼需求約1300萬噸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國造船完工量4534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為1.31億載重噸,較2012年分別增長-24.7%和22.5%。預計201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若按2013年截止各月的最小降幅11.9%計算,則201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約在4000萬載重噸。
按2014年造船完工量4000萬載重噸測算,2014年造船用鋼年消耗量粗略測算約為1230-1300萬噸(詳見表1),較上年下降27%,其中造船用鋼量約為1020萬噸,船舶修理及改裝70萬噸,海洋工程制造70萬噸,船舶分段制造70萬噸,船用配套設備7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