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二晚間,中國鋁業發布2014年一季報,該公司當季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1.57億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1.81億元,上年同期公司虧損9.75億元。從短期來看,鋁業產能過剩...
周二晚間,中國鋁業發布2014年一季報,該公司當季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1.57億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1.81億元,上年同期公司虧損9.75億元。從短期來看,鋁業產能過剩和行業整體虧損仍不可消除,大股東紛紛減持。主要產品價格下滑
中國鋁業將虧損的原因歸為主要產品的價格下滑,公告稱,由于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公司電解鋁和氧化鋁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0%和5%左右,增加虧損金額約為13億元。
除了產能過剩和產品價格下滑外,不斷攀升的人力、物料和運輸等成本也成為壓垮國內電解鋁的最后一根稻草。據高盛測算,以現金成本計算,中國約有50%(合1100萬-1200萬噸)鋁產能處在虧損狀態,相當于全球總供應的25%左右。只有實際減產規模能夠達到100萬噸,鋁價的中期前景才會轉好。
實施彈性生產
為了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和成本高企,今年4月初,中國鋁業實施了80萬噸氧化鋁和60萬噸電解鋁的彈性生產來止損。市場人士認為,這也是為了減少損失的無奈之舉。
早在2012年,中國鋁業就巨虧82.3億,2013年前三季度又虧損18億元。為了避免戴上ST的帽子,2013年10月,中國鋁業宣布準備將其全資子公司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所持的中鋁鐵礦公司65%股份轉讓。2013年中國鋁業實現了9.48億元的盈利。
從十大流通股榜單來看,大股東信達資產和中國建設銀行已失去了對中鋁的耐心。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中國建設銀行就持續減持中國鋁業,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建設銀行共減持中鋁5308萬股。信達資產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共計減持中鋁2億股。
-行業
電解鋁產能過剩超鋼鐵業
2013年底,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表示,2013年電解鋁的產能可達到3200萬噸,遠超國家“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時產能2400萬噸的目標。
據媒體報道,2013年,全國實際生產電解鋁2194萬噸,過剩率超過30%,產能過剩甚至超過了鋼鐵行業。粗鋼2013年的利用率為80%左右。而國際鋁價持續3年下跌,LME鋁從2011年5月的最高價每噸2802美元見頂后一直下跌,最低下跌到2014年2月的1671美元。
年初至今,國內鋁價已經下跌了10%。據業內人士分析,除了鋁的需求放緩之外,中國北部和西北地區的低成本鋁大幅擴張生產,又進一步擴大了過剩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