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認為,一季度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6%,但其中大部分為傳統建材拉動,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薄弱;效益雖然增長,但主要還是靠價格和數量增長及成...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認為,一季度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6%,但其中大部分為傳統建材拉動,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薄弱;效益雖然增長,但主要還是靠價格和數量增長及成本降低,沒有出口的支撐,“不是靠造血,而是靠借血發展”。 與我國工業增速整體低位趨緩的走勢相比,建材工業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主營業務增收一成,利潤總額卻增收三成,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6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價格和經濟效益平穩的走勢,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是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最大的特點。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仍不無憂慮地表示,“雖然開局良好,未來仍存在下行壓力”。
A 運 行
利潤較快增長 經濟運行進入合理區間
“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保持在合理區間,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優化存量、遏制新增產能任重道遠。”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指出,利潤總額較快增長,高于同期工業增速20多個百分點,是一大亮點。
利潤較快增長,得益于產業結構有效調整。傳統產業增速下降,低能耗產業發展加快,增長質量有效改善,符合行業發展的要求。低能耗加工制品業增速和比重呈現雙增長,特別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首次反超水泥制造業,改變水泥“一業獨大”的局面。并且,企業虧損面和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分別下降9.86%和3.81%,總體呈現下降態勢,與經濟運行總體態勢相符。
利潤總額增幅較大
今年的確可以用開局良好來形容一季度建材工業的走勢。
據中國建材聯合會統計,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效益穩定增長,利潤總額實現較大增幅。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479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但實現利潤總額564億元,同比增長32.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6個百分點。一季度開局良好,主要得益于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穩步推進,以及遏制部分產業新增產能過快增長的結果。
產品價格平穩波動
今年以來,建材產品出廠價格與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走勢相同,呈現波動下滑的趨勢。但由于去年一季度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主要產品價格處于歷史最低價位,今年一季度建材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所恢復。3月份建材及非礦產品出廠價格比2月份環比下降0.35個百分點,一季度平均去年同期上漲1.45個百分點。
去年水泥產能過快增長的勢頭初步遏制,下半年水泥價格有所恢復。今年水泥價格起吊較高,2月以后水泥價格開始季節性回落。但一季度水泥平均價格仍比上年同期高13.26元。僅價格上漲因素,水泥行業一季度同比增加收入59.3億元,成為水泥利潤增加的主要因素,再加上煤炭價格同比下降等因素,一季度水泥行業實現銷售利潤率5.2%,同比增加3.1個百分點,水泥行業增加利潤62.5億元,占一季度建材利潤增長額度的45%。
而玻璃延續了去年下半年較弱的走勢,一季度價格每重量箱下降2.4元。今年3月,全國平板玻璃的出廠價格為每重量箱69.2,重新跌落到去年4月的水平,但仍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1.7元。一季度平板玻璃銷售利潤率7.5%,同比增加2.4個百分點,一季度利潤達到13.3億元,同比增加4.7億元。從當前平板玻璃的供需形勢看,價格持續低位徘徊的可能性較大。
出口下行壓力增大
雖然一季度進口金額出現增長,但出口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一季度全國建材商品出口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61億元,同比增長19%,剔除匯率和價格變動因素實際與去年同期持平,建材產品出口的下行壓力加大。
一季度,建筑衛生陶瓷累計出口403.6萬噸,同比略有回落,金額23.07億元,同比增加21.4%,一季度建筑衛生陶瓷平均離岸價格同比上漲19%,推動出口額度上漲。
建筑和技術玻璃出口107萬噸,同比增加6.6%,累計出口金額13億元,同比增長25.33%,平均離岸價格同比上漲15%。
建筑用石累計出口235.9萬噸,同比下降5.5%,延續了2012年、2013年建筑用石出口數量連續兩年負增長的態勢,一季度建筑用石平均離岸價格增長6.9%,累計出口金額10.8億元,同比下降8.1%。
建材商品進口扣除匯率及價格因素,自去年9月起增長速度已連續5個月趨于零增長,今年一季度建材產品進口55億美元,同比增長28%,扣除匯率及價格因素,實際增速15%。其中建筑用石、建筑衛生陶瓷、水泥和水泥熟料、水泥制品等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增幅均超過20%。建筑商品進口的大幅增長,反映出國內市場需求特別是對于高端建材產品的需求開始恢復。
固定投資穩中趨緩
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穩中趨緩,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建材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7.6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3.6個百分點,兩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其中,東、中部地區建材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14.1%、16.3%,西部地區增速29.1%,同比增長15.1個百分點,投資增幅較大,投資向西部地區傾斜。
從投資的投向看,一季度傳統建材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7億元,占投資總額的32%。
產業結構不斷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保證建材工業經濟效益平穩較快增長。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79億元,其中傳統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167.5億元,占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41.7%,對建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貢獻5.9個百分點,其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一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2.7億元,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行業第一大產業。
在利潤總額中,傳統產業完成利潤總額244.9億元,占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利潤總額的43.4%,對建材工業利潤總額貢獻14.1個百分點,低能耗及制品業完成利潤總額258.3億元,占比45.7%,貢獻14.9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利潤增幅遠遠高于全國工業利潤增長幅度,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去年一季度水泥制造業下降29.4%,平板玻璃制造業剛剛扭虧為盈,利潤總額較少,扣除水泥、玻璃利潤增長的因素,建材工業利潤增長18.8%;另一方面,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實現利潤仍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速度,保證了建材工業運行經濟效益的平穩。
近年來,建材工業堅持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技術玻璃、輕質建材等低能耗及制品深加工業比重越來越大,其對建材行業的帶動作用逐漸超過傳統行業,成為近年來拉動行業增長的新生動力。
子行業走勢各異
建材工業各子行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勢。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但水泥、平板玻璃產量增速回落。今年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4.5億噸,同比增長4.0%,與去年同期增長10%相比,增速回落6.1個百分點;平板玻璃產量2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7%,增速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
一季度水泥工業運行總體較為平穩,但行業仍要著力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克服能效和環境約束力,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
平板玻璃行業一季度運行處于低水平區間,遏制新增產能的任務仍然很艱巨。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認為,行業要妥善處置解決產能嚴重過剩的制約、節能減排技術亟待提高、減排壓力依然很大、轉型升級路徑窄,儲備不足和產業集中度低等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經濟運行雖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總體仍處于平穩較快運行區間,實現良好開局。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表示,未來要積極應對行業所面臨應收賬款居高位、創新能力不足,環保要求提高和技術裝備落后等挑戰。
石材行業今年一季度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總額保持15%以上的較快增長態勢的情況,但石材業未來也要面對行業過度開采,隨意性大,浪費資源的現象嚴重等問題。
B 問 題
問題仍突出 經濟效益下行壓力加大
雖然開局良好,但建材工業經濟效益仍然有下行壓力,產能過剩、產品供大于求、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等問題仍然突出,建材工業要加快擺脫依賴規模數量型擴張模式,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供大于求依然突出
傳統行業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遏制產能工作還要不斷推進。雖然2013年水泥新增生產能力得到初步遏制,但2013年末,水泥生產能力仍達到32.9億噸,比2012年增加2.3億噸。2013年一季度新增熟料生產線23條,增加熟料能力2600萬噸,水泥能力3000萬噸。今年一季度,新點火熟料生產線6條,增加熟料能力9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3600頑鈍,產能釋放速度有所放緩。隨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市場對水泥的需求會有所減弱,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平板玻璃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需求有所好轉,隨著市場需求稍有好轉,部分企業擴張、復產的沖動也在加大,2013年共新增平板玻璃生產線30條,新增生產能力1.07億重量箱,其中絕大部分是在去年下半年投產的。2013年,平板玻璃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0.8億重量箱。今年一季度,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投產沖動,到目前為止,已有5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投產,新增平板玻璃生產能力2600萬重量箱,平板玻璃產能過快增長的問題再次抬頭。今年一季度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只有70%,比2013年全年利用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
應收賬款高位運行
一季度全國建材工業應收賬款總額4095億元,同比增長23.4%,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增幅已經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環比增長265億元,增速7%。
業內專家表示,這反映出建材企業銷售困難,也加大了建材企業壞賬的風險,減少了企業資金流轉速度。一季度建材工業應收賬款周轉率10.22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次。其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水泥制造業、建筑與技術玻璃制造業應收賬款分別為1826億元、728億元、2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19.4、13.9個百分點。
當前,建材行業存在三個不平衡點。一是傳統建材與新興建材發展不平衡。一季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5%,其中水泥、建筑用石、建筑衛生陶瓷等六大產業利潤增長占80%,而其他產業僅占20%。二是水泥行業自身發展不平衡。一季度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99.5億元,比上年度新增62.5億元,但主要是水泥價格提高和煤炭等能源價格走低所形成的,并沒有新的利潤增長點。三是出口與進口不平衡。一季度全國建材商品出口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但是,剔除匯率和價格變動因素,實際與去年同期持平,這種增長不可持續。而一季度,建材產品進口大幅增長,進口55億美元,同比增長28%,扣除匯率及價格因素,實際增速達15%。
C 建 議
加大創新力度 堅決遏制新增產能
為正確應對當前形勢,中國建材工業聯合會會長喬龍德提出:一是抓產能過剩,堅決遏制新增產能。加強對違規項目的跟蹤、監督、檢查和曝光,堅決遏制盲目重復建設新增產能的行業和現象。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需要科技創新驅動,需要技術支持。要抓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這一目標和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這兩個基本點,全行業要結合《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綱要》的貫徹實施,全面落實好科技大會精神。
三是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節能減排是重點,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節能減排相關制度、扶持新興產業的政策以及企業兼并重組相關政策。
四是加強行業協調、自律。在全行業實行內部對標、成本對標,行業與行業要對標,地區與地區要對標,要在對標中找到差距。加強企業自律,促進行業協調發展。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全行業要用改革的思路解決問題,通過創新技術來調整結構,要認識到抓技術創新比抓增長速度重要,內部增長比外部拉動重要,獲得政策支持比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重要。在工作中要講效果不講形式,每個協會都要有自己的改革行動和措施,要潛下心來抓“三新”、抓落實。用改革思路、辦法實現突破,創新技術調整結構,促進行業科學發展。
D 趨 勢
多因素交織 全年走勢穩中趨緩
今年建材行業宏觀運行環境仍然呈現多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總體增長形勢要好于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7%,經濟復蘇基礎得到鞏固,為建材工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國內市場,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6%,比去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增速穩中有降。其中,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7%,比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對建材拉動作用較大的第二產業投資增速穩中趨緩,對建材市場的拉動作用減緩。但隨著中西部鐵路、城市管網、棚戶區改造、水利、重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工程等有利于民生工程的繼續開展,以及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出臺,又會刺激建材市場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因此,今年建材市場需求仍存在一定的上漲空間,但漲幅相對放緩。
預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建材工業增長16%,全年增速15%,比去年同期回落約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