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界的風云變幻讓世界財富拼圖不斷出現劇變。當它們成為榜單上的數字時,這種變化背后企業基本面所經歷的喜怒哀樂變得立體起來。北京時間2014年7月7日晚,財富中文網與英文網全球同步發布...
商界的風云變幻讓世界財富拼圖不斷出現劇變。當它們成為榜單上的數字時,這種變化背后企業基本面所經歷的喜怒哀樂變得立體起來。北京時間2014年7月7日晚,財富中文網與英文網全球同步發布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榜單上的中國身影有了新的面目。 今年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創紀錄地達到100家。其中臺灣地區5家,香港地區4家,內地則有91家。能源行業、礦業與金融業仍然是中國進入世界500強名單的主力軍。中石化更是歷史性地取代了埃克森美孚,位列全球第三,成為第一家進入這一榜單前三的中國企業。在排名全球前十的企業中,中石化及中石油雙雙比去年的名次前進一位,分列第三、第四位,國家電網排名第七。
不得不說,國家經濟的發展對于企業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對于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然而,世界500強不可能只讓傳統的化石燃料專美。可以預見,隨著新探索的化石燃料儲量日益減少以及對資源需求的繼續擴大,未來新能源領域必將在里面奪得一席之地。而作為新能源領域領軍行業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未來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也不會缺少它的身影。
下面,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就目前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相關企業的發展狀況,為讀者們盤點一下,究竟誰最有可能率先打入未來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
漢能與中國首富的薄膜發電世界
中國的富豪榜座次一年一變。據“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顯示,漢能控股集團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首富。今年的首富李河君堪稱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馬”。近十年的低調潛行后,李河君,這匹不“黑”的“黑馬”持股97.57%的漢能控股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提供商,業務橫跨水電、光伏、風電等領域。李河君也同時出任漢能控股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還兼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等社會職務,同時,李河君還獲委任為漢能太陽能執行董事兼主席。
漢能控股集團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成立于1994年,總部設在北京,員工逾10000人。在國內多個省份以及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業務橫跨水電、風電、光伏發電。2006年,李河君做出了“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產業的未來和總趨勢”的戰略判斷,并帶領漢能一舉創造了太陽能薄膜發電產業。薄膜發電技術是一項全球范圍內的工程科技創新,其主要的技術方向是銅銦鎵硒(CIGS)技術,這是目前公認的最具工業化前景的薄膜發電技術。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漢能的薄膜發電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7%,研發轉化率最高已達20.5%,并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2014年2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商業獎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揭曉,漢能控股集團位列第23位,成為國內能源領域唯一上榜企業。
自今年漢能連續開工3個3GW產能、1050億元總投資的CIGS薄膜生產基地,大手筆布局薄膜光伏產業鏈。2014年7月1日-7月2日,漢能控股集團攜其首部全產業及薄膜發電系列廣告片陸續亮相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視。該系列廣告片以“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為主題,通過極富未來感的表現手法和震撼的畫面語言向公眾展示漢能引領全球的薄膜發電技術及其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更是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讓廣大群眾對于太陽能光伏發電有了直觀的認識。
英利 ,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商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總部位于中國保定,并在全球設有十多個分支機構及辦事處,涵蓋全球40多個國家,員工總數超過6,000人。截止到2013年10月,英利共提交國內專利申請1176項,授權專利共777項。基于公開數據顯示,英利在國內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已超越國內其他同行企業,位居行業第一。
英利連續三年保持著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的行業地位。2011年,英利的出貨量為1.6GW,同比增長51.1%;2012年的出貨量約2.3GW,同比增長43.2%。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CPIA)最新數據,2013年英利有效組件產能為2800MW,實際產量為3100MW,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在光伏寒冬中,英利逆勢擴張,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光伏企業。
這家不停出格的光伏企業,是國內最早贊助世界杯的企業,它在光伏行業最早掀起價格戰,它的老板永遠穿著工裝,它的廠房懸掛著各式激動人心的大字標語。巴西世界杯在即,你依舊撇不開英利……
根據近期華為公司請第三方分析公司德國民調機構TNS Emnid展開中國品牌在德國的知名度調查顯示,英利成了中國品牌在德知名度第三名。數據顯示,英利以17%的品牌知名度排在聯想(30%)和華為(21%)之后,位居中國品牌在德國知名度第三名,光伏行業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排在其前面的華為與聯想,為別位居2014年500強榜單中的285位和286位。
天合光能 不做永遠的第二
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企業普遍有產能閑置,“唯二”的例外,一個是英利,另外一個就是天合光能。2013年,天合光能有效組件產能為2450MW,實際產量為2471MW,全球出貨量第二。另據天合光能2014年3月公布的財務報告,2014年天合光能計劃將光伏組件出貨量提高超過1GW,奪取全球組件出貨第一位置。
這家與英利一起瓜分美國光伏安裝巨頭SolarCity大部分組件供應的光伏巨頭,于1997 年12月,由高紀凡與幾位科研人員在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起步之時成立。天合率先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并將實驗室命名為:"光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產品科技研發上不余余力。2014年4月,天合光能宣布,其單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60片156mm×156mm單晶硅電池)創造了P型單晶硅組件輸出功率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經第三方TUV Rheiland(萊茵)權威認證機構測試,峰值輸出功率高達326.3瓦,表明其量產PERC單晶硅高效組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同時獲得了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領先技術藍天獎”。
在天合光能2013年財務報告中,其全年凈收入為17.7億美元,較2012年13億美元提高36.9%。毛利潤為2.182億美元,較上一年5720萬美元提高281.2%。全年凈虧損為7790萬美元,而2012年凈虧損為2.666億美元。而隨著光伏產業的逐步復蘇與新產品的首發優勢,估計天合光能會很快在扭盈。
阿特斯 “光伏中概股”的狀元
2014年1月22日北京時間凌晨4點美股收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蘇州企業阿特斯的股價創出上市以來的收盤價新高。這個從蘇州走出的光伏企業,在美受到熱烈追捧。從2012年11月16日最低的1.95美元,一路狂飆至2014年1月17日的盤中最高43.60美元,最高升幅超過了21倍。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這個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瞿曉鏵于2001年在蘇州高新區創立的企業,最初只有幾十人,如今已發展成在全球有近萬名員工的大企業。2006年,阿特斯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登陸納市光伏企業,專業從事硅錠、硅片、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組件和太陽能應用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經過10多年發展,阿特斯產品已銷往50多個國家與地區,并在全球10多個國家設有全資子公司及服務網點。
中國在美上市“光伏中概股”有10多家,包括著名企業英利新能源、晶科能源、尚德太陽能、晶澳太陽能等;而阿特斯股票以近20億美元市值,位列“光伏中概股”首位。成為當年美國股市與SolarCity領軍光伏板塊的主要黑馬。
2014年第一季度阿特斯預計太陽能組件發貨量大約490-500兆瓦,預計收入4.60-4.70億美元。在下游市場的成功開發,讓阿特斯營業收入高于其他組件企業。
保利協鑫全球第一大市值的太陽能企業
“燙金”的硅片
2006年,以電廠為主營業務的朱共山下決心進入光伏領域,押注在產業鏈門檻最高的上游多晶硅環節。這并不是輕易能夠玩轉的行業,德、美、日已經在多晶硅行業有超過50年的積累,當時國內的多晶硅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隨著光伏行業對多晶硅需求的崛起,多晶硅價格一路瘋漲,最高時2008年多晶硅價格高達每公斤500美元,這也吸引了諸多掘金的玩家,但隨之而來的是多晶硅價格的崩塌。
現在多晶硅價格跌至每公斤18美元,全球多晶硅巨頭悉數虧損,國內80%的多晶硅產能已經由于價格太低無力支撐而停運。行業嚴冬時生存下來,在于保利協鑫現在能夠做到多晶硅改良西門子法全球最低成本—2011年就開始低于每公斤20美元。經過三年研發,2012年保利協鑫千噸硅烷流化床線中試成功。現在開始進行幾十倍的產業化放大,計劃在2014年萬噸級硅烷流化床項目投產,屆時保利協鑫將實現驚人的成本—低于每公斤10美元。
一直到目前為止,保利協鑫在光伏領域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作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商,保利協鑫占據全球超過20%的市場份額;同時保利協鑫是全球最大硅片生產商,占據全球30%的市場份額,產能高出第二名兩倍多。如今,保利協鑫以402億港元(52億美元)的市值,超越 First Solar51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太陽能企業。這不過距離其進入光伏行業僅七年時間。
隨著行業開始回暖。可再生能源咨詢機構GTM在報告中預測,未來原料價格被低估有望得到糾正,2014年全球多晶硅價格有望上漲高達25%,硅片價格有望提高11%,電池價格提高5%,組件價格將下降1%。不難預測,占有全球最大多晶硅和硅片市場份額的保利協鑫,將是下一輪光伏回暖中最大的贏家。
拓展下游
協鑫集團日前對外公告稱,旗下子公司保利協鑫能源以總代價14.4億港元現金收購森泰集團有限公司67.99%的股權。被收購之后的森泰集團(現已更名為“協鑫新能源”)將成為協鑫集團旗下集中和分布式新能源系統的投資、運營及開發商,保利協鑫能源的光伏電站業務將被分拆至森泰集團旗下。朱共山表示,此次實行業務拆分,把光伏電站業務從制造業中剝離出來是為了實現更專業化的經營。
5月19日協鑫集團還宣布,已經和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達成合作協議,將投資100億元做光伏和天然氣產業鏈整合。
順風光電 不只是黑馬
曾經的全球光伏一哥--尚德電力,已經從領袖變成了烈士。作為中國新能源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尚德電力曾經締造了中國光伏產業的傳奇。但在市場蕭條和決策失誤的雙重打擊下,從全球太陽能面板制造商帶頭大哥,到眼下四面楚歌的破產重組的境遇,尚德只用了三年時間。現在,這個倒塌的巨人,已經被一個無名小輩--順風光電吞噬。
2013年11月1日,順風光電發布公告稱,將以30億元人民幣的總價,收購無錫尚德所有股權,并在收購完成后一個月內繳付上述資金。順風光電還承諾,在收購三個月后,無錫尚德將向無錫國聯支付2500萬美元。在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戲碼的同時,還以光伏界“黑馬”的形象闖入世人眼前。
順風光電是何許“人”也?
順風光電主要從事開發、制造及銷售太陽能硅片、太陽能電池片及太陽能組件。公司亦發展及資助中國境內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公司擁有、營運及維護數十個遍布在中國不同地方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無錫尚德被收購后,其團隊、產能將在主要擔負順風光電科研任務的同時,彌補電站組件供應上可能存在的空缺,平抑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
順風光電2014年元旦后公布,其計劃到2016年斥資兩百四十億元人民幣(四十億美元)安裝10GW的太陽能發電。順風光電總裁雷霆也表示,該公司今年確定的光伏電站并網目標為3G瓦。而據6月12日最新的順風光電公告顯示,為進一步擴充集團的業務及經營范圍,努力使集團成為一間全產業鏈的清潔能源企業,除之前宣布的多向收購計劃外,董事會謹此提供集團目前正在考慮的多項收購計劃,并作進一步的資料更新。目前正在洽談的收購項目包括太陽能發電項目的營運、新能源及儲能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順風光電近日回應證實了可能獲得某銀行給予的1000億元授信支持的消息,并直言,希望成為中國五大電廠之外的第六大發電公司。
特變電工:光伏產業“兩頭”通吃的巨頭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特變電工”)是中國變壓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是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核心骨干企業,國際電力成套項目總承包企業,中國最大的變壓器、電線電纜、高壓電子鋁箔新材料、太陽能核心控制部件研發、制造和出口基地。擁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經營權和國家外援項目建設資質。變壓器生產能力超1億kVA,躋身世界前三位。
特變電工公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2013年特變電工實現營業收入291.75億元,凈利潤13.28億元。
這是一家在光伏產業鏈首尾通吃的光伏產業巨頭。2013年,特變電工太陽能多晶硅產能為17000噸,實際產量7914噸,位居全球第六。最新消息是,目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生產線已全面達產,月產量約1200噸。多晶硅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2014年望貢獻超3億元的利潤。另據NPDSolarbuzz的調研,2013年中國排名前兩位的太陽能光伏項目承包商的安裝量接近了中國市場新增光伏總需求的15%。其中特變電工憑借近1GW的承包安裝量排名國內光伏EPC第一。從特變電工了解到,目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生產線已全面達產,月產量約12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