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全球航運與造船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船舶工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不斷增大,競爭更加激烈。面對船舶市場復雜和嚴峻的形勢,福建省船舶工業企業直面危機,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以結構調整、轉型升...
受全球航運與造船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船舶工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不斷增大,競爭更加激烈。面對船舶市場復雜和嚴峻的形勢,福建省船舶工業企業直面危機,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重點,積極破解發展難題,堅持特色經營謀求發展,實現穩中有升。
從數據看福建船舶工業
據行業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建規模以上修造船、游艇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3.5億元,同比增長14%,創歷史同期新高;出口產值73.5億元,同比增長25%,刷新歷史同期紀錄;造船完工量434艘計383806噸,同比艘數增長35%,噸位下降45%(主要原因是福建大部分主導產品以系列海洋工程輔助船為主);修船產品產量1126艘計產值14.1億元,同比艘數下降3%,產值增長29%;產品銷售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5%。從數據上再次體現了福建船舶工業在轉方式、調節構中實現穩中有升可喜發展局面。
國有骨干企業起到龍頭作用
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帶領其旗下的企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堅持實施“精、特、優、新”的經營策略,保持了平穩增長,成為福建船舶工業的“龍頭”。該集團公司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42%;出口產值43.7億元,同比增長46%;產品銷售收入43.8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利潤總額2.3億元,同比增長6%。
該集團公司轄屬企業在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中,實施“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市制宜”的戰略,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指導、推動、支持與幫助下,在經營接單、科技研發、產品升級、品牌創新、技術進步、更新改造、資金投入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努力面向高端,走引進、合作、研發并重道路,堅持產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做足一批,占領一方市場。當別人在海工輔助船上采用常規動力推進時,該公司已采用電力推進新技術;當別人在建造單船體海工輔助船時,該公司就邁向建造雙船體海工輔助平臺;當別人在建造水面上海工輔助船時,該公司采用半潛式。由于該公司超前思維,前瞻研發,贏得先機,占領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7.08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07%;實現工業增加值4.95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86%;手持新船訂單54艘,目前產品有75米、87米海工輔助船,84米CSS平臺,以及與央企合作的8000HP工作船等。其中75米溢油回收平臺供應船的成功建造,實現了馬尾造船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夢想。
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55億元,同比增長56.45%;完成出口產值11.47億元,同比增長102.83%;造船實現“開工10艘,上船臺10艘、進塢2艘、下水11艘、交船5艘”等38個大節點。
在經營接單方面,有重大突破,截至上半年,手持訂單45艘,生產任務排到2016年。
該公司取得良好業績主要是憑借企業實力,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在成功交付18艘4900車位出口汽車滾裝船的同時,抓市場調研,抓技術改造,抓設施更新,抓隊伍建設,抓客戶回訪,抓產品研發。此外,該公司還堅持“大小兼顧、產品多樣化”經營策略,目前手中持有汽車滾裝船、海工輔助船、散貨船、公務船、風力發電、鋼構等訂單,在產品結構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補,為企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前,該公司8500車位出口汽車滾裝船(船東后來又主動增加2艘新船訂單)10艘全部開工,廣大員工發揚“廈船造船人拼搏精神”,夜以繼日有條不紊地奮戰在船臺、船塢、碼頭、車間,為創造被譽為當今全球最大汽車滾裝船在中國同時批量建造10艘的“世界奇跡”。
福建東南造船廠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新船開工23艘、上船臺20艘、下水16艘、試航14艘、交船10艘。同時,該廠上半年共承接新船訂單6艘,目前還有20艘意向明確的船舶在談。截至6月30日,該廠手持新船訂單95艘,金額近15億美元。
該廠取得上述良好業績主要是堅持緊跟市場、預見市場、領跑市場的經營理念,實行合理科學定位;堅持以設計建造海工輔助船為主導產品,產量逐年攀升,產品出口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25個國家與地區,去年出口量占全球份額的12%,因此名揚國際海工市場。該廠又是福建船舶行業中惟一的“三全企業”,即企業性質屬全國有、生產產品全海工、船舶銷售全出口,并集國有企業眾多優勢于一身。2013年交付新船36艘、完成工業產值28億元。該廠從步入建造海洋工程船以來共承接各類海工船230多艘,已交付160多艘,名列我國出口海工輔助船的前茅。
民營企業各顯神通奮力做大
福建民營船舶企業眾多,分布在福州、寧德、漳州、泉州、廈門及其轄屬市、縣,雖然民營船船企業規模參差不齊,但各顯神通,共同努力做大福建船舶產業。福安白馬經濟區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億元,比增157%。龍海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產值1940萬元,同比增長1%。產品銷售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利潤5400萬元。福州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7%。產品銷售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6752萬元,同比增長35%。漳州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3.6億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泉州船廠上半年正在資產重組整合,下半年可望啟動。
在福建民營船舶企業中,企業家不斷地探索求生存、謀發展的路徑。一是依靠誠信經營、企業規模、固定資產、新船訂單等有利條件獲得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使企業保持有效安全的資金運轉,促進企業穩步健康發展。二是依靠企業原始資金積累,股東不分紅將錢投入再生產,企業堅持量力而行,本著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的原則,沒有背上還本付息的“壓力”,將企業逐步穩健做大。三是依靠抱團發展,走資源共享、優勢互外、合作雙贏之路,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四是依靠企業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微利或保本經營,維持員工隊伍的穩定,企業運轉處于常態化,能夠為社會人員多就業分憂。
福建游艇業出口增幅喜人
據福建省外貿主管機關統計,福建省上半年游艇、帆船實現出口值322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75萬美元增長171.95%,增幅喜人,創歷史新高。
福建游艇工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但游艇業企業家不甘落后,決心迎頭趕上,積極引進意大利、法國以及臺灣等游艇發達國家與地區的先進設計理念與技術、工藝的同時,不斷加以吸收、消比、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游艇(帆船)品牌。
今年上半年,游艇(帆船)除了國內銷售外,又出口高達到3224萬美元。其中較為突出的廈門唐榮游艇工業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795萬美元,同比增長13.03%。哈德森(福建)游艇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787萬美元,同比增長932.33%。廈門瀚盛游艇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149萬美元,同比增長112.33%。廈門紅龍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57萬美元,同比增長40.17%。還有多家游艇企業既有內銷,也有出口,整體經營形勢好于去年同期。
從數據看福建船舶工業
據行業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建規模以上修造船、游艇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3.5億元,同比增長14%,創歷史同期新高;出口產值73.5億元,同比增長25%,刷新歷史同期紀錄;造船完工量434艘計383806噸,同比艘數增長35%,噸位下降45%(主要原因是福建大部分主導產品以系列海洋工程輔助船為主);修船產品產量1126艘計產值14.1億元,同比艘數下降3%,產值增長29%;產品銷售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5%。從數據上再次體現了福建船舶工業在轉方式、調節構中實現穩中有升可喜發展局面。
國有骨干企業起到龍頭作用
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帶領其旗下的企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堅持實施“精、特、優、新”的經營策略,保持了平穩增長,成為福建船舶工業的“龍頭”。該集團公司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42%;出口產值43.7億元,同比增長46%;產品銷售收入43.8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利潤總額2.3億元,同比增長6%。
該集團公司轄屬企業在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中,實施“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市制宜”的戰略,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指導、推動、支持與幫助下,在經營接單、科技研發、產品升級、品牌創新、技術進步、更新改造、資金投入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努力面向高端,走引進、合作、研發并重道路,堅持產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做足一批,占領一方市場。當別人在海工輔助船上采用常規動力推進時,該公司已采用電力推進新技術;當別人在建造單船體海工輔助船時,該公司就邁向建造雙船體海工輔助平臺;當別人在建造水面上海工輔助船時,該公司采用半潛式。由于該公司超前思維,前瞻研發,贏得先機,占領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7.08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07%;實現工業增加值4.95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86%;手持新船訂單54艘,目前產品有75米、87米海工輔助船,84米CSS平臺,以及與央企合作的8000HP工作船等。其中75米溢油回收平臺供應船的成功建造,實現了馬尾造船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夢想。
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55億元,同比增長56.45%;完成出口產值11.47億元,同比增長102.83%;造船實現“開工10艘,上船臺10艘、進塢2艘、下水11艘、交船5艘”等38個大節點。
在經營接單方面,有重大突破,截至上半年,手持訂單45艘,生產任務排到2016年。
該公司取得良好業績主要是憑借企業實力,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在成功交付18艘4900車位出口汽車滾裝船的同時,抓市場調研,抓技術改造,抓設施更新,抓隊伍建設,抓客戶回訪,抓產品研發。此外,該公司還堅持“大小兼顧、產品多樣化”經營策略,目前手中持有汽車滾裝船、海工輔助船、散貨船、公務船、風力發電、鋼構等訂單,在產品結構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補,為企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前,該公司8500車位出口汽車滾裝船(船東后來又主動增加2艘新船訂單)10艘全部開工,廣大員工發揚“廈船造船人拼搏精神”,夜以繼日有條不紊地奮戰在船臺、船塢、碼頭、車間,為創造被譽為當今全球最大汽車滾裝船在中國同時批量建造10艘的“世界奇跡”。
福建東南造船廠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新船開工23艘、上船臺20艘、下水16艘、試航14艘、交船10艘。同時,該廠上半年共承接新船訂單6艘,目前還有20艘意向明確的船舶在談。截至6月30日,該廠手持新船訂單95艘,金額近15億美元。
該廠取得上述良好業績主要是堅持緊跟市場、預見市場、領跑市場的經營理念,實行合理科學定位;堅持以設計建造海工輔助船為主導產品,產量逐年攀升,產品出口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25個國家與地區,去年出口量占全球份額的12%,因此名揚國際海工市場。該廠又是福建船舶行業中惟一的“三全企業”,即企業性質屬全國有、生產產品全海工、船舶銷售全出口,并集國有企業眾多優勢于一身。2013年交付新船36艘、完成工業產值28億元。該廠從步入建造海洋工程船以來共承接各類海工船230多艘,已交付160多艘,名列我國出口海工輔助船的前茅。
民營企業各顯神通奮力做大
福建民營船舶企業眾多,分布在福州、寧德、漳州、泉州、廈門及其轄屬市、縣,雖然民營船船企業規模參差不齊,但各顯神通,共同努力做大福建船舶產業。福安白馬經濟區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億元,比增157%。龍海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產值1940萬元,同比增長1%。產品銷售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利潤5400萬元。福州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7%。產品銷售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6752萬元,同比增長35%。漳州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3.6億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泉州船廠上半年正在資產重組整合,下半年可望啟動。
在福建民營船舶企業中,企業家不斷地探索求生存、謀發展的路徑。一是依靠誠信經營、企業規模、固定資產、新船訂單等有利條件獲得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使企業保持有效安全的資金運轉,促進企業穩步健康發展。二是依靠企業原始資金積累,股東不分紅將錢投入再生產,企業堅持量力而行,本著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的原則,沒有背上還本付息的“壓力”,將企業逐步穩健做大。三是依靠抱團發展,走資源共享、優勢互外、合作雙贏之路,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四是依靠企業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微利或保本經營,維持員工隊伍的穩定,企業運轉處于常態化,能夠為社會人員多就業分憂。
福建游艇業出口增幅喜人
據福建省外貿主管機關統計,福建省上半年游艇、帆船實現出口值322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75萬美元增長171.95%,增幅喜人,創歷史新高。
福建游艇工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但游艇業企業家不甘落后,決心迎頭趕上,積極引進意大利、法國以及臺灣等游艇發達國家與地區的先進設計理念與技術、工藝的同時,不斷加以吸收、消比、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游艇(帆船)品牌。
今年上半年,游艇(帆船)除了國內銷售外,又出口高達到3224萬美元。其中較為突出的廈門唐榮游艇工業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795萬美元,同比增長13.03%。哈德森(福建)游艇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787萬美元,同比增長932.33%。廈門瀚盛游艇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149萬美元,同比增長112.33%。廈門紅龍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出口值達到57萬美元,同比增長40.17%。還有多家游艇企業既有內銷,也有出口,整體經營形勢好于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