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意見》明確,以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
近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意見》明確,以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意見》把主要任務確立為:推動鋼鐵、有色行業對外產能合作;開展建材行業優勢產能國際合作;加快鐵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軌道交通裝備國際市場;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加強境外資源開發,推動化工重點領域境外投資;提高輕工紡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通過境外設廠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國際市場;提高信息通信行業國際競爭力;推動工程機械等制造企業完善全球業務網絡;推動航空航天裝備對外輸出;開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市場。
分析認為鋼鐵、有色、建材、汽車、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行業“走出去”步伐料將加快,有利于化解過剩產能、提升行業盈利水平。與這些行業密切相關的磨料磨具行業勢必受益。
有關專家指出,由于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等領域存在發展短板,改善需求迫切,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能在提高中國制造形象的同時,將一部分有效產能轉移出去,又能化解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
我國的磨料磨具產品在價格、質量、技術和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比較優勢與日俱增,特別是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優勢明顯,亟待“走出去”實現自身價值,惠及其他國家?!兑庖姟分赋?,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于促進優勢產能對外合作,形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的提升。
“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掀起新熱潮,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積極開展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投資合作,有利于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互利合作,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意見》稱。
人民日報撰文稱,未來5年內,中國裝備“出海”將呈現嶄新面貌。《意見》規劃,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同時,《意見》指出,要堅持積極穩妥、防控風險。根據國家經濟外交整體戰略,進一步強化我國比較優勢,在充分掌握和論證相關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基礎上,積極謀劃、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進,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惡性競爭,切實防控風險,提高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強化行業協會、商會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發揮積極作用,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的法律、會計、稅務、投資、咨詢、知識產權、風險評估和認證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