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的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中國外貿的高速增長,此刻我國進出口的形勢我覺得比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還要糟一些,而這種形勢預計要持續到2015年底,這跟全球...
“當前的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中國外貿的高速增長,此刻我國進出口的形勢我覺得比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還要糟一些,而這種形勢預計要持續到2015年底,這跟全球的主要經濟體最近一兩年采用的貨幣政策有很大關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孫廣彬在第十屆亞洲太陽能光伏創新與合作論壇上不無憂慮地指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將緩慢增長,經濟增速到2016年底才能接近危機前水平。”伴隨著中國外貿進出口當中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不斷削弱,發達國家對中國制造業的投資下降抑制了進出口。同時,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下滑,也拉低了中國進口值的增長。因此,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比預計得更加嚴峻,更加復雜,并且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認為,就上半年情況來說,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
今年6月底,中國政府制定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中,光伏為100吉瓦,太陽能熱發電1-3吉瓦,由于水電和核電可能難以達到預定目標,需要通過光伏和風電來彌補,至少增加100-200吉瓦。可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在兌現上述承諾,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和稅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上半年光伏產業發展的各項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上半年,我國光伏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多晶硅產量約為7.4萬噸,同比增長15.6%,組件產量約為19.6吉瓦,同比增長26.4%,硅片和電池片產量分別為45億片和18.2吉瓦;硅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77.59億美元;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7.73吉瓦,同比增長134%。光伏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大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改觀,中小企業仍在盈虧線附近,多數企業扭虧為盈……
總體來看,光伏產業上半年有不少地方可圈可點:一是電站投資熱情高漲;二是產能利用率出現分化,下游開發商愈加青睞有品牌的大企業;三是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四是新興市場在崛起,市場將逐步多元化;最后是關鍵技術工藝水平持續提升。這些因素均對產業經濟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而在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我國光伏市場下半年亦將需求旺盛:國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建設規模為17.8吉瓦,加上領跑者計劃指標,今年裝機容量預計在20吉瓦以上。根據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上半年國內并網光伏容量在7.73吉瓦之間,因此下半年裝機量有可能在10吉瓦以上。
產業供需關系趨緊,制造企業利潤率提升。需求增長速度快于供應增長速度,預計光伏組件價格有可能在四季度小幅上升,制造企業利潤率可能小幅提高。
內外部環境共同推動光伏技術升級。“光伏領跑者計劃”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相關企業建立技術優勢的意識,將會推動全行業的技術升級。今年下半年將有多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范基地陸續獲批;產業環境不斷完善,電站質量有望改善……
雖然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依然處在貿易壁壘、補貼拖欠以及部分地方亂征土地稅等重重困難之下,但多數企業均能通過海外建廠、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等各種措施自救,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所受到的影響。
正如孫廣彬總結分析時所說:“光伏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