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發...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發布的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總結指出,2016年以來,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較快增長,利率水平低位運行,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
對下階段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表示,將堅持穩中求進的思路,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從去年初穩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穩健中性”的表述,以及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變相”加息的做法,說明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轉向。
業內人士表示,貨幣政策的轉向,以及近期央行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引導利率上行,有助于緩解國際資本流動壓力,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表示:“一定程度上引導人民幣利率,讓市場感覺到利率向上行,會緩解國際資本流動的壓力,因為美元進入加息期,現在引導利率上行,平衡兩者之間的差異,使大家改變市場預期。”
對于貨幣政策的走向,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公開表示,繼續施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緊不松。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褚建芳也表示,雖然貨幣政策有所調整,但并沒有到收緊的程度,也并沒有進入加息通道,“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跟以前穩健相對偏松的狀態發生了變化,但我們認為是保持中性而不是收緊的狀態。貨幣政策變化如果說進入到加息的周期,要基于基本面的考慮,比如說經濟增長比較強勁,出現溫和通脹并且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但現在沒有明顯的表現,所以我們理解,給出的信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控制泡沫和金融風險,而不是基本面已經強到足以加息或者進入加息通道。”
另外,貨幣政策報告中特別提到促進流動性的結構優化,這對于普遍關注的信貸流向將產生實質性影響,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表示:“考慮到一月信貸投放比較多,所以希望借此釋放一個信號,適度收緊,保持合理適度的規模,第二是現在的信貸投放中,涉及房地產、政府、大企業的貸款總量偏多,未來希望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引導信貸流向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
此外,報告還提及了繼續從嚴防控金融風險,以及密切關注物價形勢對通脹預期的引導等內容。
解讀“穩健中性”:在寬松和緊縮之間做好文章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貨幣政策一如既往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由“穩健”變為“穩健中性”,對流動性的表述由“合理充裕”變為了“基本穩定”、“調節好貨幣閘門”。央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對貨幣政策思路的闡述已然改變。
這些表述與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會議提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與穩健相比,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在邊際上當然是從緊的,這背后反映了“抑泡沫”和“防風險”在央行多目標函數中權重的提升。但穩健中性又不等于緊縮,畢竟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在強化,從《報告》的行文看,央行對通脹的擔憂也是有限的。
量足,價不低
央行自2011年以來就一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央行行長助理、曾長期擔任貨幣政策司司長的張曉慧日前撰文坦承:“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等原因影響,部分時段的貨幣政策在實施上可能是穩健略偏寬松的。”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這是在深入分析當前內外部形勢和主要矛盾基礎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分析認為:““穩健中性”這一定義更加細化。過去,除了寬松和緊縮,貨幣政策都可以歸為穩健。在穩健的后邊加上中性,意味著貨幣政策在穩健之余既不偏寬松,也不偏緊縮,而是真正的不緊不松。”
2016年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3%,實際上并未達到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預期增長13%左右”的目標。盡管如此,央行在《報告》中卻提出:“(2016)年末M2增速仍明顯高于名義GDP增速,相對于經濟增長實際需要,貨幣增長仍處于較高水平。”字里行間,也蘊藏著貨幣政策邊際上從緊的政策意圖。
不過,“穩健中性”畢竟與“緊縮”不同。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整體來看,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可以理解為不松,但可能也不至于像傳統緊縮周期那么緊,因為有多目標的平衡和取舍問題。未來貨幣政策調控的形式將更為靈活多樣,不希望過度打擊了經濟,但同時希望控制金融杠桿、防范房地產泡沫和通脹風險。
一位券商固定收益人士向記者指出:“在流動性上,央行會保證量的供應,但也會讓市場人士明白,借錢是有成本的,以警示不能過度地“以短搏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量的穩定將成為貨幣政策新階段的重要特征,具體表現為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的適度增長,比如1月份的新增信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4800億元,就反映了央行引導信貸規模適度增長的政策意圖。
對通脹擔憂有限
與國外一些央行實行通脹目標制不同,中國央行實行的是多目標制。央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年中在IMF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政府賦予央行的年度目標是維護價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保持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從中長期動態角度來看,中國央行還必須推動改革開放和金融市場發展。
在多個目標中,“價格穩定”居首。因此,從央行對通脹的態度也可以判斷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思路。
2016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年擴大0.6個百分點;PPI則由負轉正,在2016年9月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由最低時的-5.9%回升至2016年12月的5.5%。
關于物價形勢,央行在《報告》中的措辭是“通脹預期有所上升,未來變化值得關注”。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指出,這里的用詞是“預期上升”,而不是實際壓力上升。這表明央行對通脹仍有保留態度,還不認為目前進入了高通脹環境,也因此不會貿然緊縮。
對此,方正證券(601901,股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央行對未來物價持相對放心的態度,且認為目前的PPI回到高位存在一些利好,因此貨幣政策不太可能過緊。
抑泡沫,防風險
央行在《報告》中闡明,下一階段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而在央行的多目標函數中,“抑泡沫”和“防風險”的權重無疑在上升。
所謂“抑泡沫”,泡沫何在?《報告》中,央行指出2016年以來“部分地區資產泡沫問題凸顯”,并以專欄的形式闡述了資產價格、貨幣政策和住房金融宏觀審慎政策的關系。國信證券(002736,股吧)固定收益研究報告直接指出,這表明資產泡沫主要指房地產領域,前期房價大幅上漲是貨幣政策收緊的主要原因。
魯政委表示,貨幣政策應當以通脹為錨,還是以資產價格為錨,是經濟學領域長期爭議的問題。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往往強調通脹水平,而對資產價格關注不足,而央行此番在《報告》中明確,貨幣政策不能輕視資產價格的變化。
至于防止資產泡沫的辦法,央行在《報告》中指出,離不開宏觀審慎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需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的作用。下一階段,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而更重要的是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所謂“防風險”,風險何在?相比2016年第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繼續提及要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資產質量和流動性變化情況、股票市場異常波動、保險資金運用、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刪去了“資產管理業務”,新增了“房地產泡沫風險”、“跨境資金流動”和“跨行業市場風險”。
金融杠桿風險仍將是央行重點盯防的風險。《報告》中提到,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和不合理的加杠桿行為。前述券商固定收益人士指出:“過去兩三年同業存單、理財和委外膨脹,背后都是金融機構主動負債產生的配置需求,而杠桿的鏈條是依附于央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如果央行開始去杠桿,鏈條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