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11月份以來,我國光伏行業全面回暖,先是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企座談會上單獨指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而后國家能源局快速響應,在第二天召開光伏產業專門會議,為這個振奮人心的11月打下了良好開端。
11月14日,國家能源局迎來了第五任局長章建華。新局長履新后的次日,便發布了任上的第一份文件,明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自2019年1月1日期實施考核。這一系列有關光伏發電的重大利好消息終于一掃“531新政”的陰霾,在我國能源結構變革和行業回暖的雙重背景下,光伏人又看到了新的機遇與未來。
11月22日,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職會能源創新論壇在合肥舉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出席會議,并就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面臨的新形勢進行了分析報告。
王勃華表示,國內光伏行業9成以上均為民營企業,因此,本月習總書記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后續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對光伏行業意義重大;我國已經有超過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創新、降本提質增效是光伏產業未來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華夏能源網將王勃華秘書長的演講編輯整理(內容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以供讀者參考:
1-9月國內新增光伏裝機34.5GW,同比下降19.7%,其中集中式17.4GW,同比下降37.2%,分布式17.14GW,同比增長12%;預計1-10月新增裝機約36GW,累計裝機超過165GW。集中式下降約四成,前三季度分布式僅有2%的增長。
在國際市場方面,2018年1-10月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133.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24.7% 19.4%);硅片、電池片受價格跌幅影響,出口價減量增;組件出口額和出口量雙升,均已超過2017年全年,占比回升(72%→80.2%)。
在制造端,1-9月產能利用情況分化明顯,體量大的企業全年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體量小的不到50%。
組件出口方面,集中度繼續了前幾年的趨勢,在逐漸降低。印度市場占3成,今年砍掉一半,日本也下降了10個百分點,很多新興市場也在發展中。
結合歷年出口情況,2011-2018年,多晶硅累計進口約83萬噸,今年多晶硅進口量預計同比下降,出口市場的變化,同樣也是集中度在下降的問題。
市場未來情況,從全球市場看,前景非常樂觀。全球目前已經有146個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定為政策目標。計劃的主力就是太陽能光伏,王勃華認為,近十幾年,這些目標均有望實現。
未來市場潛力,光伏這十幾年,一直以讓人始料未及的速度在發展,2018-2020年全球光伏的市場潛力約為70GW。而國內市場,行業的發展要講究節奏、速度,也要講究科學,雖然歷經531新政的震蕩,但根據目前的裝機數據,中國仍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光伏人要繼續對國內市場抱有信心,要立足于全球市場考慮問題。同時,創新、降本提質增效仍是光伏產業未來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據CPIA統計,我國已經有超過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此外,配套產品海外布局也開始增多,海外基地的產業配套能力在逐漸增強。
宏觀政策趨勢方面,習總書記月初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李克強總理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光伏行業意義重大。目前國內行業9成以上均為民營企業,這兩個針對民營企業開展的會議將給行業帶來眾多利好。此外,還有一系列積極政策也將實施或正在醞釀中,值得期待。
制造端,工信部在今年10月發布了6批、共計221家次(206家)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與此同時,推動智能化發展,已經有供應鏈示范,綠色工廠等,企業正在逐漸推進。
價格趨勢上,同步制造端,產業鏈四個制造端價格下降非常快,其中比較典型的隆基,一年內9次降價。至2022年,組件成本可降低為1元/W。預計2022年仍會有30%左右的下降,主要表現在技術方面。
技術趨勢方面,轉換效率記錄將會更新加速。目前的政策形勢和之前大有不同,要用新的形勢來面對,才會使行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新形式:
1、中美貿易爭端以及中歐光伏保護措施的取消給我國對外貿易形式帶來新的變化;
2、戶用光伏、BIPV等新模式等發展給企業和管理部門帶來新的挑戰;
3、隔墻售電、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等政策呼之欲出也將改變未來光伏發電系統等運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