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中,光伏行業迎來最不想看到的官宣,“531新政”給整個行業迎頭一棒,多家光伏企業連續跌停。據不完全統計,僅新政后第一個交易日,光伏領域上市公司市值蒸發損失高達257.95億元。
十年利潤被一朝抹去,國內市場一度下降50%以上,加上產業成本,一批批光伏企業頂不住壓力悄然倒下,剩下的被逼上“轉型升級、拓展海外市場”的路線。
行業消極言論此起彼伏,當時有媒體預測,2018年光伏發展規模將被削減為30GW,2019年會更慘。
1、政策將持續支持
未來新能源作為主導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必然趨勢,國家政策對這一趨勢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新政并不是對行業的打擊,而是助力產品成本下降、實現平價上網、加速優勝劣汰的必要手段,是未來行業快速發展的驅動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名譽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石定寰表示:
光伏行業經歷過一次次嚴冬,就像這次‘531’,很多企業垮掉了,投資也沒有了,但是這個事業是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擁有光明的前景,遇到困難也要努力克服。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給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11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解決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光伏補貼拖欠問題也將有望解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
目前光伏行業九成以上為民營企業,這兩個會議的開展將對行業帶來非常重大的利好。
同樣在11月,國家能源局召集十幾個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門、相關研究機構、電網企業和光伏企業代表,召開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商討“十三五”光伏發電及光熱發電等領域的發展規劃目標的調整。各方普遍認為:
“十三五”光伏裝機210GW規劃目標過低,有望將上調至250GW,甚至達到270GW。
國家能源局相關領導也在會上表態:
光伏仍然將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清潔能源類型之一,而且未來仍會繼續支持光伏的大力發展。認可戶用光伏單獨管理,與工商業分布式進行區分,未來將給予更多的支持。
2、成本將繼續下降
光伏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迫使產品成本快速下降,過去十年間,光伏組件成本降低94%,在現有條件下,東部地區降到了4毛,西部地區降到了3毛甚至更低。
2015年-2018年間,光伏電站總投資成本降幅為23.5%,其中非技術成本下降42.9%。從發電成本來看,光伏已經成為最有競爭優勢的能源。
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表示:
3年內,光伏成本將還會降低20%-30%。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資聯盟秘書長彭澎預測:
明年高效組件的價格有可能降到一塊五左右。
王勃華預測:
2022年,組件成本可能降為1元/W。
上游多晶硅產品的成本也在持續下降中,內蒙古通威包頭一期項目近期正式投產,隨著產品質量的進一步優化,生產成本將降至4萬元/噸以下。新疆協鑫一期多晶硅項目,穩定生產后,成本低于現有新疆和內蒙等地的多晶硅項目。
上游產品成本的下降給太陽能端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企業鉚足勁在產品上下“硬功夫”,不僅讓光伏市場百花齊放,也誕生了不少脫穎而出的項目和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光伏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一股強大的產業驅動力。
3、明年裝機量或將提升
中國光伏行業在腳踏實地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存機制,保持了非常好的發展韌性。
早在2010年,中國光伏就遭到美歐雙重貿易打壓。但中國光伏在斗爭中越做越強,全球市場占率從2010年的40%上升到2017年的近70%。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多晶硅連續7年全球產量第一,組件連續11年全球產量第一。中國成為全球公認的世界光伏產業領導者。
新政的出臺改變了2018年光伏的產業格局。
產業格局改變后,光伏市場走過了一輪調整期,東部地區無補貼項目試推行,光伏企業嘗試擺脫對補貼的依賴,成本下降等一系列動作助力光伏行業健康狀況向上回升,繼續朝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王勃華認為:
接下來要繼續對國內市場抱有信心,要立足于全球市場考慮問題,同時考慮創新,降本提質增效是未來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參考近幾年30-50GW的全年裝機量,聯系今年10GW的分布式裝機規模,預計2019年的裝機量不少于今年。彭澎說:
明年的裝機預期,我們預測至少是40個GW以上。同時組件價格的降低會導致很多項目在無補貼的模式下也可以支撐。
“向死而生”就是我們常說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用“死”的概念來激發內心“生”的欲望,以此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
新政發布幾個月來,所有的光伏人,都在不畏不停的堅持著。
數據顯示,國內1-10月份新增裝機約36GW,累計裝機超過165GW,已大幅高于業內預期。
股票最能直接反應市場情況,曾被無情“腰斬”的資本市場也重新雄起,多家光伏概念股大幅回升,平均漲幅達三成,最高逾六成。
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已逐漸褪去,利好信號已經開始顯現。
行業不再受制于補貼日子已經不遠了。
相關閱讀:中美印三大光伏市場主體裝機容量對比
全球太陽能市場三大領導者——中國、印度、美國,在2018年前九個月共計安裝了48GW的太陽能。中國34.5GW的裝機量依舊遙遙領先于各國,而印度今年則首次與美國光伏裝機量相當。
2018年前三季度,印度太陽能新增裝機量排名第二。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公開數據,中國前三季度裝機量34.5GW,同期,印度為6.6GW(數據來源:Mercom),美國則為6.5GW(數據來源:SEIA)。
美國光伏裝機連續兩個季度裝機量超過印度。2018年第二季度,美國光伏裝機2.3GW,印度裝機1.6GW,第三季度,美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為1.8GW,印度仍為1.6GW。中國第二季度光伏裝機14.45GW,第三季度新增光伏裝機8.71GW。
盡管美國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裝機容量超過了印度,但由于印度2018年第一季度驚人的裝機速度——裝機量超過3GW,印度,在前三季度的裝機總和中,印度略微領先。
根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最近的一份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美國太陽能市場安裝了1.7吉瓦太陽能光伏,比2017年第三季度減少了15%,比2018年第二季度減少了20%。該報告預測美國全年新增光伏裝機量為11.1GW。
至于印度,Mercom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印度市場正疲于應對保障性關稅及商品服務稅等問題,預計第四季度光伏裝機增長將出現疲軟狀態,預計2018年印度新增光伏裝機量將達到8GW。
至于中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18年11月底,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為38.11GW,8月~11月期間,光伏裝機量以每月不到2GW的速度新增,預計全年新增光伏裝機量為40GW左右。
BloombergNEF、IHS markit、Solar power Europe、IEA(國際能源署)等新能源領域權威機構對于2018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量進行了預測,裝機量介于100~110GW之間。
其中,Solar power Europe預測全球光伏裝機102GW;BloombergNEF預計全球裝機109GW,中國市場新增光伏裝機46GW;IEA、IHS markit在中國531新政之后大幅下調了全球裝機預測數據,IEA預測最低裝機數據為83GW,最積極的情況為全球新增光伏101GW,IHS markit則在531新政之后將全球光伏裝機數據預測從113GW下調至105GW,中國光伏裝機數據從53GW下調至38GW,近日又上調為4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