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表示,管控好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因為各級政府是很多國有金融機構的出資人,財政從出資人的角度提出要求,對沒有穩定經營性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或沒有合法合規抵質押物的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融資。
2019年政府重點工作列出之后,財政如何支持,顯得尤為關鍵。
3月7日,在全國人大舉行的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與副部長程麗華、劉偉介紹了2019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
劉昆表示,減稅降費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通過“放水養魚”,用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他還指出,我們去年的減稅在國際上很少見,今年的數額更大。減稅降費數額近2萬億元,在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一年減稅額能達到這么高。
減稅規模或超1.4萬億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對外明確,2019年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增加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劉昆表示,深化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降費的核心內容。2019年減稅降費措施以減稅為主體,大約占七成,減稅中又以增值稅降稅率為主體。由于2018年減稅翹尾影響等,今年實際減稅額會高于公布的年化預測數。
言下之意,2019年增值稅降稅率、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落實修改后的個稅法等,減稅規模可能會超過1.4萬億元(占全年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的七成)。
減稅受到企業界普遍的歡迎。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以他所在的海信集團舉例,2018年海信集團實現收入1266億元,繳納稅收87億元,整體利潤69億元,納稅額是利潤的1.26倍。對競爭充分、利潤率偏低的制造業來說,在經濟環境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和經營壓力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減稅降費非常迫切而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指出,制造業增值稅從16%降到13%,這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制造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通過減稅降費,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會形成很好的預期,增加企業在創新上的投入,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
稅率下調幅度最大的制造業,覆蓋了包括食品加工制造業、紡織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子設備制造業、家電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諸多細分行業,涉及到食品、服裝、藥品、電子產品等大量日常消費品。
增值稅附加在消費產品和服務上的間接稅,增值稅稅率的下調,還會帶來相關產品價格的下調,帶動國內消費。2018年制造業等增值稅稅率從17%下調至16%,就已經帶來降價效應。公開報道顯示,2018年包括成品油、手機廠商、汽車廠商等,都曾因增值稅降稅率而下調產品價格。
加大民生領域支出
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積極財政政策要求加力提效,除了減稅降費外,財政還將加大在重點民生領域的投入。
劉昆表示,2019年將繼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擬安排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13萬億元,同比增長8.7%,重點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
這些跟民生福祉密切相關,比如近年關注度很高的霧霾治理等。2018年北京藍天比例有所提高,跟財政加大投入有關。
劉偉介紹,去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0億元,這是2013年的4倍。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再增加50億元,增長25%。
25%的增速,反映了政策的傾斜。因為在減稅降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速趨緩,即便增加赤字規模,今年中央本級財政支出預計增速為6.5%。
扶貧攻堅,也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今年擬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261億元,同比增長18.9%,連續4年保持200億元的增量。程麗華表示,將優化扶貧資金投向,進一步強化對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的投入保障。
當“鐵公雞”、打“鐵算盤”
積極財政政策中的減稅降費、加大支出力度等,需要財力支撐,同時也得直面收支矛盾加劇的困境。劉昆表示,解決財政收支平衡的問題,我們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同時,我們也要打好“鐵算盤”,把該花的錢花好,花在刀刃上。
去年由于宏經濟增速放緩,部分地區在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方面出現了困難。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以及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背景下,今年部分地方的支出壓力可能會加大。
為了讓減稅降費落到實處,中央將加大對地方財力的支持。比如,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將達到7.54萬億元,資金會向財力薄弱地區、中西部地區傾斜。
“我們要求地方過緊日子,不是說要求他不發放工資。”劉昆直言。此外,今年財政部還將把幫助緩解基層財政困難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支持增強基層“三保”能力作為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重要舉措來抓。
地方債風險,也是財政要積極防范的重要風險。截至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是18.39萬億元,債務余額和綜合財力比是76.6%;加上中央政府債務,全國政府債務余額是33.35萬億元,政府債務和GDP相比,負債率是37%。這些債務指標都要低于國際通行標準,也低于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
至于部分地方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所產生的政府隱性債務,財政部采取了諸多舉措,包括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推動融資平臺轉型、加強監督問責等。
遏制增量方面,劉昆介紹,財政部對各地財政包括融資平臺進行監控,出現變相舉債行為,馬上進行問責,加大財政約束力,抑制地方不具還款能力的項目上馬。同時,管控好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因為各級政府是很多國有金融機構的 出資人,財政從出資人的角度提出要求,對沒有穩定經營性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或沒有合法合規抵質押物的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融資。
劉昆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下一步,將嚴堵違法違規舉債的“后門”,給地方政府債務戴上“緊箍咒”,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