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汽車產業可謂“冰火”兩重天,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響車市遇冷,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經歷寒冬之后,2019年第一季度車市也并未在期盼中迎來“開門紅”。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3月,全國乘用車銷量174萬輛,同比下降12.1%;一季度,全國乘用車累計銷量507.8萬輛,同比下降10.5%。其中,3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11.1萬輛,同比增長翻倍;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累計批發量25.4萬輛,同比增長117.8%。
汽車產業如何破局回暖?
雖然車市還未回暖,但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并沒有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且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縱深推進。汽車面臨從驅動動力、控制方式到產品形態、運行管理全方位顛覆性變化,迎來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汽車產業的變革將會對行業產生何種影響?汽車產業如何與信息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
在4月18日,2019年第十一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汽車產業和汽車產品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的擴展,促使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趨勢來解構舊的格局,以滿足個性化的消費和出行服務為中心的新產業鏈也正在形成。科技和創新的時代,數字化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推動了新制造、新零售、新駕乘的快速融合。無疑,未來十年人與車、車與生活的關系都會將被重新定義。從造車、賣車、駕車到用車,黑科技正在讓概念走向市場,讓汽車真正成為一個出行、移動、服務的提供者。
在師建華看來,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低速運行,在這樣的形勢下,品質更加重要。低速增長應該使我們更加理性的思考,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產品,精心打造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未來,誰的產品品質最好、體驗感最好,誰將會在有限的市場內占據更大的份額。
不過,在新思科技董事長兼聯席首席執行官Aart de Geus博士看來,現在汽車行業處于所有大變革的中心。它將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與此同時也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比如,自動駕駛和共享汽車改變了車的所有權,無人駕駛也讓汽車能夠自行的去做一些行動,這將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汽車保險應該如何調整?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問題誰之責?是人工智能的責任還是主機廠的責任?還是司機的責任……因此還需要相關的責任認定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
不過,產業大變革時期,新問題出現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一波造車新勢力,在大浪潮之中應運而生。
造車新勢力如何尋求新突破
在新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之中,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將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它們會如何應對這場變革?如何在變革之中尋求新的突破和發展?
威馬汽車首席數據官梅松林指出,威馬汽車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第二布做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做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
在梅松林看來,這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每一個環節都是智能化,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平臺和用戶互動,即便是消費者到店里買車也已全部數字化。這么多數字化將會產生很多的數據。通過業務流產生數據流,而數據流重新回到業務流,為業務賦能,這就是他作為CDO要做的事情。
對于未來,梅松林的個人設想是:“汽車行業肯定是產品自動化,但要想把汽車做到自動化,首先企業的運營要自動化。因為無人化、產品自動化成本極其昂貴,最初要先把企業做到自動化,才能把產品、服務做到自動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傳統零部件企業如何“大象轉身”?
車市的慘淡,也直接波及到零部件企業。作為傳統零部件企業,未來如何轉型?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去打造未來的增長級?
對此,長城汽車副總裁、蜂巢易創董事長唐海鋒表示,“蜂巢集團致力于打造未來智能環保的產品,我們也做了整個行業調研。未來的發動機是持續的小型化,同時在渦輪增壓技術方面,未來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國產乘用車自動擋的滲透率,一直在提升,目前已經達到65%以上,同時,DCT變速箱未來預計占到50%。在電機方面,預計中國乘用車的驅動電機銷售額2017年到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4%。同時為了應對未來自動化趨勢,在傳統的EPS的基礎上,預計在未來DP型EPS會有一些長足的發展。”
此外,他還指出,要順勢而為,平衡拓展產業需求端和供給端。蜂巢集團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做了相關布局,蜂巢集團目前下轄6大業務版塊,涵蓋動力系統、傳動系統、電驅動系統等,可以為客戶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小結
正如師建華所言,雖然市場出現了短期的低迷,但長遠看,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在這個特殊時期,盡快完成轉型升級,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