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顯進展,力爭60%左右產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介紹說,鋼鐵行業是目前我國主要的大氣污染排放源之一。2017年鋼鐵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過電力行業,成為工業部門最大的污染物排放來源。大量鋼鐵行業的集中排放加重區域大氣污染。我國鋼鐵產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氣污染相對嚴重的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鋼鐵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5%,其平均PM2.5濃度也比全國平均濃度高38%左右。
《意見》要求,根據行業排放特征,對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大宗物料產品運輸,分門別類提出指標限值和管控措施,實現全流程、全過程環境管理。燒結機機頭、球團焙燒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污染源原則上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物料儲存、輸送及生產工藝過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措施,實現無組織排放有效管控;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鐵路、水路、管道等清潔方式運輸,清潔運輸比例不低于80%。
據初步測算,到2025年,《意見》任務全面完成后,將帶動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削減61%、59%和81%。
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看來,此次鋼鐵超低排放方案作為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件,體現的是鼓勵企業創先爭優的導向。《意見》的實施將推動我國鋼鐵行業掀起一場綠色革命,從而夯實鋼鐵高質量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