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發展與制造業4.0化的一個融合,一方面,制造業的基礎工藝和自動化在升級,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也在蓬勃發展。因此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價值就產生在這二者的交叉之中,那么具體交叉了什么?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在5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等媒體采訪時說道。
劉松接受采訪 中新經緯 吳亦涵 攝
劉松認為,互聯網主要在三個層次上改變著制造業:
第一個層次是在理念方面,互聯網給了工業一個新的理念,就是如何利用數字化、數字營銷去觸達消費者,建立品牌,把工業變成了一個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尤其是對于那些生產消費類產品的制造業。
第二個層次則是在商業模式來上,互聯網能夠將消費側和生產側連接起來,用消費者的力量,用C2M的方式,去推動純制造業向制造型服務業的轉變,就如你買的智能空調、智能音箱,都可以隨時去學習你的行為,調整服務。
第三個層次是在研發和制造領域,本質上是如何將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相融合。首先在企業的研發環節,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通過人機混合的方式,可以提升研發效率,縮短研發流程;此外,在純粹制造,生產的緩解,通過數據的收集以及云端的計算,能夠對生產給出更好的優化參數組合,從而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工業是有工業基礎技術的,從上游的原材料粗加工到產品的生產,是一個非常長的鏈條,因此原來的知識被局限在某一個領域里面,在一個車間里。但今天我們敢把相對寬泛的上下游的流程,把上千個參數里面以秒為單位的數據全部放在云端計算,尋找他們的關聯性,這是以前工業所做不到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算法這種基于數據的知識和原來傳統工藝基于工程實踐的知識進行結合,做出機理模型,是十分必要的過程。”劉松說道。
劉松表示,對阿里來說,在第一個層次上,公司實現了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連接;在第二個層次上,阿里在一些消費類領域已經創造了C2M的模型。“比如說我們在一些耳機的生產廠商的工廠里部署了物聯網傳感器,從而知道其生產線是空閑還是忙碌。當淘寶在某個時間點接到了批量購買耳機的單子,那么我們就可以將這個生產訂單按每個生產線的工作情況分配下去,這就是C2M模式的一種。”劉松解釋道。
從第三個層次來看,劉松認為,阿里主要作為基礎設施提供商而存在,向企業提供物聯網技術、工業智能技術的基礎設施以及工業軟件的云平臺。
“我把阿里在第三個層次上的身份叫做‘最佳配角’,首先,阿里的物聯網技術能夠讓制造企業低成本的傳輸數據;此外,我們希望通過阿里的開放平臺,讓中小制造企業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最后,我們希望未來能將工業軟件APP化,給中小制造企業使用更便捷,選擇也更加豐富。”劉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