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補血”進行時
2019年商業銀行已發行永續債前十強
銀行 發行起始日 發行規模
農業銀行 8月16日 1200億元
(分兩期發) 9月3日
工商銀行 7月26日 800億元
廣發銀行 9月25日 450億元
中國銀行 1月25日 400億元
民生銀行 5月30日 400億元
華夏銀行 6月21日 400億元
交通銀行 9月18日 400億元
中信銀行 12月9日 400億元
建設銀行 11月13日 400億元
浦發銀行 7月10日 300億元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制表/戴安琪
2019年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問題一直受到市場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依據銀保監會網站信息統計發現,截至12月30日,2019年已有20家銀行獲銀保監會批準發行永續債,由于部分銀行永續債尚需央行批準,截至12月30日,2019年共有15家銀行發行了永續債,發行規模合計5696億元。
在獲準發行永續債的商業銀行中,中小銀行占據四成席位。分析人士表示,同為其他一級資本的補充工具,相比優先股,永續債存在一定優勢。銀行永續債發行人下沉至中小銀行,有利于其補充非核心一級資本,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
有望填補TLAC相對空白
中國證券報記者依據銀保監會網站信息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20家銀行獲準發行(或已發行)永續債。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5家國有大型銀行;還有股份制銀行7家,分別為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城商行7家,分別為徽商銀行、臺州銀行、杭州銀行、廈門銀行、瀘州銀行、浙江泰隆銀行和威海市商業銀行;農商行1家,為深圳農村商業銀行。
農業銀行分兩期發行了1200億元永續債,成為2019年該項目的“單項冠軍”。緊隨其后的是工商銀行(800億元)和廣發銀行(450億元)。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和中信銀行等五家均發行了400億元永續債。
此前央行發布的《2019年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到“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最遲須從2025年起分階段滿足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目前上述四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TLAC缺口較大,滿足TLAC要求存在較大壓力,亟須構建我國TLAC要求框架,推動四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按時達標。”
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胡學好此前撰文預計,2023年我國四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TLAC較監管要求低2-6個百分點,缺口約3.4萬億元;到2026年,上述四家銀行的TLAC可能擴大到4-8個百分點,缺口約6.7萬億元。
東方證券潘捷認為,目前大行發行永續債有望填補TLAC債務工具的相對空白。從銀行資本工具來看,核心一級資本主要依賴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其他一級資本工具主要有優先股,且多為上市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工具只有二級資本債,二級資本債發行門檻較低、發行體量較大,但多采用非完全市場化方式發行,且二級資本債的投資嚴重依賴商業銀行表內和理財產品的投資。目前滿足TLAC要求的合格工具只有上述各級資本工具,難以滿足四大行的大量TLAC缺口,永續債將成為重要工具。
中小銀行“補血”動力強
目前20家獲準發行(或已發行)永續債的銀行中,城/農商行占據了8席。其中,徽商銀行(100億元)、臺州銀行(16億元)和威海市商業銀行(30億元)永續債今年已經完成發行。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銀行永續債發行人下沉至城、農商行,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渠道拓寬。
某銀行業研究員表示,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有利于非上市中小銀行補充非核心一級資本,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此外,還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資本擴充之后可促進銀行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解決銀行股權投資瓶頸,提高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積極性,推動債轉股等工作開展。
未來,中小銀行應如何多渠道補充資本?上述研究員認為,中小銀行要認真研究各種融資工具,制定合適的資本規劃,用好資本工具。打鐵還得自身硬,中小銀行要把自身的經營與管理工作做好。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建議,首先,中小銀行要對自身資產負債結構有清晰了解,做好全行融資規劃,確定好以股權方式或債權方式彌補資本金的比例。其次,充分借助政策利好,可多以永續債等簡單方式快速補充資本金,但也要考慮未來的債務承受壓力。此外,中小銀行可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既可以彌補資本金,又可以借助戰略投資者資源,實現業務協同發展,突破當前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