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制造”將不再是夢想。記者從近期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的實施意見中獲悉,為實現制造業低成本、高質量發展,溫州市將創新資源共享機制,鼓勵制造業企業開放大型研發儀器設備、專業人才、倉儲物流、數據分析等服務,提升產業鏈協同共享能力,完善共享制造發展生態。到2022年,建設具備共享制造能力的車間、工廠20家。屆時,從大型設備到工人,到訂單和數據等生產各環節都可以共享。
溫州市傳統制造業較發展,產業鏈相對完善且中小企業居多,在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能力不足與部分資源閑置并存的情況,導致資源或設備利用率不高。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閑置生產設備,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實現協同發展。如浙江丑鴨實業有限公司和溫州珍瑾服裝有限公司在共享訂單基礎上合作生產防護服,租金、水電費由兩家企業共同承擔,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去年溫州市40多家服企組成的口罩生產聯盟大軍,大家協作生產,一些企業通過別家生產半成品進行縫制與折疊,并通過設備技術共享實現順利轉產。
目前,溫州市部分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探索制造共享機制,引進國內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知名團隊打造優制網,致力于推動制造企業之間、制造企業和生產性服務企業之間的制造能力共享并積累寶貴經驗。為制造業共享提供有效示范和指引,實現抱團發展,《通知》提出分行業培育發展“平臺接單、按工序分解、多工廠協同”的共享制造新模式,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行業龍頭企業圍繞共享制造環節,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建設提供分時、計件、按價值計價等靈活服務的共享制造車間(工廠),通過協作生產,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產能、生產裝備等資源的實時監測、統一調度和需求匹配,從而最大化地發揮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共享機制融入龍頭企業協同生產,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在某一細分領域做專做精做優,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