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同比增長均超過7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國內經濟和居民消費處于恢復期的背景下,國內汽車產銷彰顯良好發展態勢。展望未來,雖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支撐國內車市向好發展的因素仍在,前景可期。
一季度表現亮眼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工業和出口較快增長,投資和消費穩步恢復,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說,在此背景下,我國汽車產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萬輛和2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6%和74.9%。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5.2萬輛和64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75.6%。與2019年1-3月數據相比,今年一季度汽車產銷分別增長0.3%和1.8%,增幅較1-2月分別收窄2.6和0.9個百分點。
“從市場情況來看,由于2020年3月基數依然較低,因此今年3月份商用車各類車型產銷同比均呈現出了大幅增長的狀態。”陳士華介紹,從細分車型來看,商用車中,受國六標準切換、治超治限、基建項目啟動等因素拉動,重型貨車、輕型貨車再創產銷歷史新高,從而拉動貨車和商用車共創產銷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國內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7.9萬輛和6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5.2%和68.1%。1-3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39.7萬輛和14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6.9%和77.3%,增幅較1-2月分別收窄19.4和8.9個百分點。
今年3月份,國內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88.3萬輛和187.4萬輛,同比均增長77.4%。今年一季度,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95.5萬輛和507.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3.1%和75.1%,產量增幅比1-2月收窄3.9個百分點,銷量增幅比1-2月提高1.1個百分點。與2019年1-3月數據相比,乘用車產銷繼續呈現下降,同比下降5.2%和3.6%,降幅較1-2月分別擴大3和2.2個百分點。
“相比商用車,乘用車的恢復性增長并不那么明顯。”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居民消費雖然處于恢復期,但并未恢復到2019年甚至2018年的狀態,“這是乘用車恢復性增長沒有商用車那么明顯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汽車繼續刷新紀錄
新能源汽車創造了歷史性的高增長。今年3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萬輛和2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繼續刷新當月歷史產銷紀錄。
“今年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近3倍。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8.2%,1-3月滲透率為7.5%,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體現出新能源汽車今年年初受到市場需求拉動而呈現爆發增長的特征。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電動汽車高低兩端強勢增長。其中,A00級銷量6.7萬輛,銷量環比增長103%,占純電動汽車市場的39%;A級電動汽車批發銷量為3.3萬輛,占比17%。
“2016年以來,A級電動汽車始終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核心主力。但到了2020年8月,A00級電動汽車超越A級電動汽車,成為市場的核心主力。A級電動車總體發展目前呈現一定的壓力。”崔東樹說。
今年1-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3萬輛和5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倍和2.8倍。
“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的原因在于相關產品全面的提升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提升,從而帶來了私人消費的增長。”許海東認為,如果以今年一季度的數據為參考判斷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此前中汽協預測的全年180萬輛的產銷量顯得有些偏保守。
二季度審慎樂觀
“4月份有22個工作日,與去年同期持平。與此同時,一系列偶然事件導致芯片供給不確定性增大,這也給4月份汽車生產增量帶來一定風險。”崔東樹說。
崔東樹表示,雖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但以上海車展為代表的各地車展將會拉動車市消費增長。“為促進消費,尤其是今年‘五一’的5天長假是駕車出游的好時機,自駕出游消費會拉動購車換車有較好增長。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開展,A00級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快速走高,從而帶動低線級市場的消費釋放。”崔東樹說。
“預計今后我國宏觀經濟依然會保持穩定增長,同時近期政府針對促進消費以及為企業減負等方面陸續頒布了多項政策,未來還將進一步深化政策的執行力度和覆蓋范圍。”陳士華表示,這些措施對于汽車消費的持續恢復均會起到支撐作用。
“近期出現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將明顯增加制造業企業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芯片等零部件供應緊張問題仍將持續影響汽車企業的生產節奏,預計二季度影響幅度大于一季度。因此,仍需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陳士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