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線發布《202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主題為“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開放穩住經濟大盤”。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負責人田國強教授對項目和報告進行了介紹,本次還新增了綠色金融和綠色轉型的福利測算等內容,試圖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對中國宏觀經濟整體把脈,使各板塊間政策應對及其改革舉措具有內在一致性、相洽性,形成一般均衡的綜合治理分析。
????根據課題組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2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4.3%,CPI增長2.1%,PPI增長6.4%,GDP平減指數增長3.4%,消費增長1.8%,投資增長6.2%,出口增長9.5%,進口增長5.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將在6.8附近寬幅雙向波動。
????基于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走勢、內外部主要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分析,田國強探討了中國如何以更大力度改革開放實現短期穩住經濟大盤和中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并重點剖析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的認識誤區及其改革應對,探討如何將建設統一大市場的三大誤區轉變成處理好三大關系,即高效規范與充分開放、公平競爭與創新壟斷、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的關系。他強調,面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跨周期政策設計、逆周期政策調節均有其現實必要性,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保市場主體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的出臺,可起到一定的停損止跌作用,但過多采用有許多后遺癥、副作用,要科學地用、慎用和少用。固本清源,應多用制度、法治和改革舉措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中國經濟要真正實現短期穩住經濟大盤和中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目標,關鍵還是要靠減少不利于資源有效配置的各種壁壘和把握好政策調整的時度效,通過市場力量、改革力量、開放力量,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讓經濟主體具有充分的信心及經濟選擇自由,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產權明晰與契約自由、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務實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上新臺階。
????隨后,課題組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對《202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指出,2022年以來,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滯脹風險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等國際國內復雜局面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大。然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前景廣闊,支撐經濟運行的有利因素和條件比較厚實,市場信心有所回升(包括企業信心、投資信心、股市回升),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展望下半年,隨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一攬子宏觀政策刺激效果的逐步顯現以及“十四五”規劃項目的全面落地,中國經濟將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全年經濟增速有望穩定在合理區間。
????課題組建議,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注重短期逆周期對沖與長期跨周期政策之間的平衡,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力穩住經濟大盤,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