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落實好穩外貿政策措施,幫助廣大外貿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同時,要落實好已出臺政策措施,促進消費持續恢復。
????前5個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
????束玨婷介紹,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2365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其中服務出口11517.9億元,增長26.3%;進口12135.7億元,增長18.2%。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8.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46%至617.8億元。5月當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4562.8億元,同比增長22.2%。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1-5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9886.7億元,增長10%。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5602.4億元,增長13.6%;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分別增長18.5%、13.2%。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4284.3億元,增長5.6%;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74.2%。
????二是旅行服務進出口有所恢復。1-5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3308.4億元,增長7.7%。剔除旅行服務,1-5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長24.7%,其中出口增長28.1%,進口增長20.8%;與2019年同期相比,服務進出口增長49%,其中出口增長65.2%,進口增長32.8%。
????對于下半年外貿形勢,束玨婷表示,從商務部近期對部分地方、行業和企業的調研情況看,下半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從外需看,受地緣政治沖突、部分發達經濟體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等影響,全球經濟增速恐放緩,貿易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從國內看,下半年外貿基數明顯抬高,企業綜合成本仍在高位,接訂單拓市場仍有難度。
????與此同時,全年外貿實現保穩提質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外貿產業基礎雄厚,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二是各項穩外貿政策將持續落地見效。各地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優化細化政策措施,激發外貿產業韌性和活力。三是新能源等行業增長勢頭良好,下半年有望繼續貢獻增量。
????她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頂住國內外多重壓力,總體實現穩定運行。1月份至5月份,以人民幣計,進出口同比增長8.3%。預計6月份仍將維持較高增長。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落實好穩外貿政策措施,從推動外貿領域保通保暢、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幫助企業抓訂單拓市場、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持續發力,繼續支持企業用足用好相關政策措施,幫助廣大外貿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具體來說,一是幫助企業降低綜合成本,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工具,提高接單和履約能力。二是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鞏固傳統市場和既有客戶,積極開拓新市場。三是鼓勵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主動適應境外消費者需求變化,推動外貿提質升級。
????落實好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措施
????促進消費持續恢復
????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將于7月26日-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
????束玨婷表示,本屆消博會的亮點主要體現為“兩高一多”,具體來講就是:參展參會熱情更高,國際化程度更高,展期活動更多。
????“消博會的舉辦,將匯聚國際國內優質消費品資源,提供一個消費精品的展示交易平臺,有助于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引領綠色、健康、品質、時尚消費,形成新的消費潮流和需求,也有助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我們將通過舉辦消博會等一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國內消費市場加快恢復、持續增長,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束玨婷說。
????下半年在促消費方面,商務部是否會出臺相關舉措?束玨婷表示,5月份以來國內消費保持恢復發展勢頭。接下來,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消費促進工作,落實好已出臺的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措施,促進消費持續恢復。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力穩住大宗消費。近日,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推動汽車平行進口持續健康發展、優化汽車使用環境、豐富汽車金融服務等政策措施。
????二是優化消費平臺載體。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統籌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消費。加快健全縣域商業體系,推動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服務下沉和農產品上行,擴大農村消費。
????三是辦好消費促進活動。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組織開展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國際消費季、中華美食薈等重點活動,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消費促進活動,活躍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