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工業母機板塊持續走強,漲幅超4%,其中秦川機床開盤報8.7元,截至下午三點收盤前,該股漲10.05%報9.64元,封上漲停板。此時,在位于寶雞市的秦川集團內,生產車間一片繁忙景象,記者了解到,由秦川集團自主研制生產的YKS7225數控蝸桿砂輪磨齒機市場火爆,主要應用于新能源車行業中大批量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密磨削。
轉換經營機制進行全面改革
作為老牌機床龍頭企業,秦川集團曾因體制機制受限和內生動力不足,面臨市場和自身的雙重挑戰。2020年以來,秦川集團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轉換經營機制進行全面改革,同時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趕上了高端制造業的風口,奮力聚焦技術研發、發力高端“智”造。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2021年營收和利潤分別為50.52億元和2.81億元,同比增長23.38%和83.68%。
秦川集團戰略發展總部負責人說,秦川集團在做精做強主業的同時,加速高端機床裝備布局,新能源汽車便是其中一個重要賽道。為拓展高端機床產業鏈,進一步發揮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應,秦川集團收購法士特集團下屬企業陜西法士特沃克齒輪有限公司100%股權。利用沃克齒輪在精密齒輪生產加工方面的優勢,更好促進自身工業機器人精密減速器業務的發展,有助于秦川機床突破發展瓶頸,釋放發展潛能。
7月7日,秦川集團發布《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等公告,擬非公開發行形式募集資金,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用于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新能源汽車領域滾動功能部件項目、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建設項目、復雜刀具產業鏈項目等,此次定增項目是秦川機床圍繞其主營業務進行的擴展和補充。
與此同時,秦川集團通過對股權梳理、開展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對下屬企業、參股企業進行梳理,對于與主業關聯度不高、支撐性不強的下屬企業,列入“壓減”工作清單。截至2022年6月底,累計完成“壓減”企業43戶,其中虧損企業3戶,“兩非兩資”企業40戶。
工業母機產品是秦川核心競爭力之一
記者了解到,機床是工業母機,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處于整個制造業產業鏈前端,是國家基礎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機床產業發展,把數控機床產業鏈列為23條重點產業鏈之首,秦川集團榮登陜西省數控機床產業鏈“鏈主”企業榜單。
秦川集團將以“秦創原”為依托,圍繞“兩鏈”融合,整合產研優勢資源,構建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于一體的“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工業母機產品是秦川核心競爭力之一,無論是高端制造、關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都是圍繞著工業母機這樣傳統的技術優勢和工藝積淀延伸出來的業務板塊。
在車間,記者看到直徑4厘米至4米不等的成品齒輪,在生產生活中,大到重型機械,比如采煤機、挖路機等,小到手機手表,只要有跟齒輪傳動有關的零部件加工,就有秦川機床的身影。為此,秦川集團付出重金投入研發,僅2021年研發投入就達到2.81億元,企業投入大筆研發經費,就是為了深化創新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這期間,秦川集團牽頭成立陜西省數控機床產業創新聯盟,打造“創新發展、開放融合、匯聚資源、協作共贏”的數控機床產業平臺。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華中數控、西安交大、上海理工等17家單位共同組建“陜西省高檔數控機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以“聚焦產業、企業主體、創新驅動、開放協同”為原則,面向汽車、機器人、自動化等行業的終端需求,解決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卡脖子”問題,形成機床產業新生態。
積極尋求省內外強力合作伙伴,與法士特、延長石油、上海商發、華中數控、江豐電子等多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協同開發一批智能機床、高精高效磨齒機、高速加工中心等產品。為穩定干部人才隊伍,秦川集團一線及管理崗位員工實行“星級員工”薪酬制度,2021年員工平均工資比2020年增長17%。
國之重器,方堪大任。
下一步,秦川集團將持續推進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依托陜西省高端裝備制造和科技創新資源優勢,肩負機床產業“鏈主”責任,加快建設重點項目,全面推進我國機床“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整體水平,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