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超預期火爆,產品供不應求,繼而導致產業鏈價格全線上漲,這是光伏行業今年以來“甜蜜的煩惱”。
在12月1日舉行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光伏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對今年廣受關注的產業鏈價格上漲問題,有關部門已經介入,倡導企業合理控制價格水平,促進產業健康發展。近期,硅片已開始降價,硅料價格相對平穩,產業鏈價格出現全面下降。雖然幅度不是很大,但這是一個開端。
此前,光伏行業協會召開的三季度光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座談會顯示,三季度電池片環節緊俏度有所提升,與市場上可流通的電池片數量變少、新組件廠不斷進入、需求持續增長等因素有關。
成本不斷下降是光伏得以與傳統火電等競爭的重要原因,也是實現平價上網的首要前提。但今年以來,由于歐洲裝機需求大增等因素,光伏產業鏈價格出現全線大漲,尤其硅料價格漲幅過快給下游帶來不小的壓力。
今年8月24日,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10月初,根據《通知》有關要求,三部門有關業務司局又在組織開展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的基礎上,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引導相關單位加強自律自查和規范管理。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與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又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健康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
有關部門的介入對平抑產業鏈價格起到一定作用。記者從業內機構SOLARZOOM智庫獲悉,目前,國內主流硅料企業12月的硅料長單均暫未落地,個別小廠有少量成交且成交價格明顯下滑,價格跌破300元/公斤。在硅片環節近期價格呈現下跌趨勢且多在去庫存的情況下,下游對硅料采購意愿不強,整體更加謹慎,觀望情緒濃厚。
展望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王勃華認為,跨界企業入局制造端,促進了光伏技術百花齊放,刺激傳統光伏企業加速技術迭代,同時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經營模式,使行業更具活力。央企國企入局制造端降低了整體開發成本,且資金注入為行業帶來新活力。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部分環節存在產能過剩風險、競爭進一步白熱化等挑戰也可能出現。
王勃華表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軍,他對今年光伏市場的規模仍保持較好的發展預期。
就當前的能源供需總體形勢,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會上表示,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能源消費仍將剛性增長,能源保供的壓力持續存在,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確保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有序。
為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他建議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消納,持續推動風電光伏分布式就近開發消納。他還建議電力市場規則設計充分考慮新能源特點,核心是保障新能源參與市場能夠有明確的投資收益預期,保障新能源行業投資積極性,支持新能源項目與用戶開展直接交易,包括鼓勵直購電、隔墻售電。
“加快構建能源發展新格局,要科學認識光伏產業的發展節奏。”陶冶表示,應著重發揮光伏在支撐能源轉型、保供安全、拉動經濟、鄉村振興方面的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