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三年疫情陰霾,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復蘇,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也在逐漸活躍起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市場,紛紛掀起“拼經濟”的熱潮。
科技創新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開放共享則為創新提供了有利環境。無論民營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試圖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等途徑,不斷打破舊有的市場準入邊界,以期抓住經濟恢復的窗口期,重塑產業格局和生態體系。
在中國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擴大對外開放步伐的背景下,新的技術如何落地應用,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科技進步怎樣驅動生態可持續發展?企業如何不分國界,共享科技創新成果?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和方向在哪里?
圍繞上述議題,2月23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以“開放共享 聚勢創新”為主題的第五屆全球商業領袖論壇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落幕。現場,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以“科技賦能綠色未來”為話題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演講整理:
1902年,3M公司成立于美國明尼蘇達,全稱叫明尼蘇達礦業制造公司。1912年,集團創始人之一發現可以把石英砂磨成粉末并與膠水涂在一起制成砂紙,用于汽車生產過程中的研磨。砂紙也成為3M第一個走向世界的自研產品。1984年,3M將一款A盤帶到中國市場。
過去三年疫情,讓大家對3M口罩有所了解,實際上這只是公司眾多產品中的很小一部分。3M始終秉持著“科技改善生活”的理念,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深入到各個行業,包括電子、汽車制造業、交通、醫療等領域。
例如,中國90%的鐵門、鐵窗都是在浙江永康生產的。鐵門、鐵窗需要焊接,之后再用砂紙打磨——這其中就用到了3M的砂紙。可見,3M的科技無處不在,改善著大家的生活。
科技在改善生活同時,還可以賦能循環經濟,賦能氣候,賦能社區,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力量,這也是3M堅持將科技優勢帶到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原因。
3M承諾,未來20年內將投資10億美元,集中在三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一是節水,3M在2022年實現了全球減少10%的用水量;二是碳排放,3M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三是減少再生石油基塑料用量,使用可循環、可回收的材料。
3M承諾,到2025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運營,至少5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40年,公司減少80%碳排放;到2050年,公司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
去年,3M總部全面啟用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很多棟樓。中國作為除美國總部以外最大的全球生產基地之一,共有8家工廠,耗電量也非常大。未來,3M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就是實現8家工廠的耗電全部用可再生能源。
1975年以來,3M公司開展了污染防治投資項目,即3P(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計劃,從整個產品的規劃、設計、生產流程、循環利用,到供應商管理實現污染防治。過去十年,3M中國通過1540個3P項目,共幫助減少4200噸廢氣排放,節水超過184000噸,減少廢料超過9萬多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65800噸,整個流程可控可管理。
以3M呼吸防護面罩為例,公司從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等各個環節都盡量選擇可再生材料;生產過程中會考慮如何將這些材料的使用量和能耗減到最低;包裝運輸環節還會與供應商協調,力求使用節能減排的電動車進行運輸。過去兩年,3M面罩類產品共減少碳排放超過2000噸——相當于種植12萬棵樹木,或1444畝森林。
3M致力于以科技賦能綠色未來,用科技幫助每個人改善生活。3M希望,未來攜手更多供應商、客戶和服務伙伴,共同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