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德國與歐盟就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規達成協議,允許部分內燃機在2035后繼續存在。歐盟氣候政策負責人Frans Timmermans在推特上表示:“我們已經與德國就未來在汽車中使用 e-fuels 燃料達成了協議。”
德國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表示,3月24日晚些時候達成的協議“路線很明確”。他在推特寫道:“在2035年后,使用碳中和的內燃機車仍然可以注冊。”
去年,歐盟議會通過了野心勃勃的“禁燃法案”,即2035年后歐盟停止銷售燃油車。原計劃法案遞交歐盟理事會通過以后就會生效。但是,德國交通部在生效前的最后一刻對該法律提出了反對,聯合了捷克、意大利、波蘭、匈牙利等6個國家一起行使了否決權,導致法案暫時擱淺。
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為了讓法案通過,近期歐盟與德國正在頻繁溝通,各種消息顯示雙方即將達成決議。如前文所說,允許繼續銷售碳中和的 e-fuels 內燃機車,是德國支持歐盟2035年“禁燃法案”的條件。
據外媒,本月的投票本將是簡單地走程序,法案投票預計將于3月28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屆時歐盟各國能源部長們將舉行會議。由于反對的國家將無法達到足夠的數量來否決,該投票將在德國的支持下通過。意大利希望得到進一步的保證,包括如何豁免使用生物燃料的內燃機汽車。
一位歐盟官員表示,在歐盟各國能源部長們簽署后,歐盟委員會將提供更多細節,說明實施 e-fuels 燃料條款的下一步行動。
意大利總理Giorgia Meloni在歐盟領導人峰會后對記者表示:“技術中立之戰已經取得勝利,這是承認生物燃料的先決條件。”“生物燃料是零排放的,因此沒有必要詳細說明技術細節。如果技術達到目標,那么就可以使用它。”
德國的協議條件遭到環保主義者的譴責,他們警告不要分散電動車和其他零排放車更廣泛使用。綠色和平組織的Benjamin Stephan表示,該協議對氣候保護來說是一個挫折。他說:這削弱了汽車行業對電動車的關注。歐洲議會的綠黨議員表示:“汽車行業此前全心全意地支持電動汽車,新法案使得之前關于此事的辯論變得荒謬,并損害了德國的信譽。”
E-Fuel 全稱 Electrofuel,是一種環保合成甲醇燃料,核心成本為甲醇。首先,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從電解水中提取氫氣,由氫氣和來自工業廢氣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液體燃料,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少于制取量。理論上說 E-Fuel 的生產和使用過程是可以實現碳中和的,不會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燃燒后不會產生含硫排放物和顆粒物。
目前,E-fuel尚未大規模生產。波茨坦氣候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Research)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所有計劃中的E-fuel產能只能滿足德國未來幾年航空、航運和化學品需求10%。
但已經有車企在研究E-fuel。例如,據報道,保時捷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致力研發e-Fuel合成燃料,并在智利Punta Arenas生產合成燃料。據報道,保時捷在試驗階段每年將生產約13萬升e-Fuel,最初將用于保時捷Mobil 1超級杯賽事及保時捷體驗中心。未來將擴大量產,預計最終目標每年將可生產 5.5億升,并已投資超過1億美元用于e-Fuel開發和生產。
保時捷首席執行官也是大眾集團負責人奧博穆Oliver Blume曾表示,“我們可以調整稅收政策,讓合成燃料價格更具吸引力。這是值得的,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內燃機汽車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