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鋼材市場突變,由緩跌轉向急跌。4月24日,上期所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繼上周五失守3800元/噸關口之后,再次下破3700元/噸關口,最低報3690元/噸,刷新今年以來新低價格。4月以來螺紋鋼價格跌幅已達10%。鋼材市場此前頗受期待的“金三銀四”未能如愿。
4月24日晚間,中鋼協發文指出,從3月份下游主要用鋼行業情況看,基建和制造業用鋼需求基本平穩,但房地產業繼續回落。受此影響,3月份鋼材價格雖繼續上升,但環比升幅收窄。進入4月份以來,鋼材價格由升轉降。
事實上,3月中旬以來,鋼材價格持續下行,并不斷刷新年內新低。鋼之家統計數據顯示,4月25日,國內主要市場螺紋鋼現貨報價均價為3837元/噸,從3月14日4342元/噸下調505元/噸,降幅接近12%。在此期間,國內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最大跌幅達16%。
“4月螺紋鋼轉跌的主因仍然在于需求弱于預期。”在國信期貨分析師李文婧看來,進入4月以后,螺紋鋼的交易量及表觀消費量僅和去年相當。而去年由于4月處于疫情封控階段,相關數值為近年來低值,這意味著和去年相當的需求明顯弱于此前市場的預估。
此外,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鋼鐵產業“負反饋”持續發酵,催化了近日鋼價的急跌行情。
據了解,鋼鐵行業中的“負反饋”是指國內鋼廠由于虧損,通過主動減少產量將成本壓力向原材料端傳導,而原料下跌意味著成本支撐的松動,從而進一步加大成材端壓力阻礙鋼廠盈利修復空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對于4月24日螺紋鋼期貨盤面大跌的現象,華聯期貨盤后分析認為,是鋼鐵產業“負反饋”推動盤面進一步下跌。據悉,4月23日,西北聯合鋼鐵有限公司在弱需求壓力下通知將召開會議討論限產降庫,華聯期貨認為,目前鋼廠減產能夠緩解供應壓力,但對原料需求帶來打擊,鋼材成本支撐減弱,隨著旺季逐漸向淡季過渡,供需失衡預期下負反饋邏輯增強,而且旺季減產加劇市場對弱需求的恐慌情緒,鋼價承壓弱勢下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鋼企一季度凈利出現明顯下滑且普遍虧損,也印證了今年鋼材市場的不景氣。從披露數據來看,太鋼不銹一季度凈利潤為虧損5.9億元,同比下降146%;首鋼股份一季度凈利潤也虧損5847.66萬元,較上年同期降幅為105.48%;鞍鋼股份預告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110.05%。
4月25日,記者從華東地區某鋼廠人士處獲悉,目前其所在鋼廠噸鋼虧損在100元左右,而西北個別鋼廠虧損更為嚴重,高達400-500元/噸。
當前,我國鋼材市場依然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那么,市場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止跌?
友發鋼管集團高級顧問韓衛東日前在鋼之家主辦的第十九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中給出的答案仍是減產。“我國鋼鐵最大產量能達到12億噸,而需求在10億噸左右,我國已經進入產能全面過剩時期。”據此,他認為,今年下半年,如果實施限產,鋼材市場將從供大于求的格局轉為緊平衡,屆時,鋼材價格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鋼廠也會從虧損轉為盈利。
對于接下來鋼材市場價格走勢,鋼之家創始人、董事長吳文章分析表示,今年我國粗鋼市場消費量總體較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二季度鋼材市場價格將總體以震蕩下跌為主,下半年有望出現止跌回升態勢。他認為,價格回升將主要取決于我國經濟復蘇情況和查處違規產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