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BEC 2023 | 第10屆中國(深圳)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論壇上作了題為《低碳趨勢下汽車行業市場分析和未來展望》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零碳化推動世界汽車市場轉型、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走勢分析、新能源車產品變化分析、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表分析、新能源車需求趨勢展望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論壇上,崔東樹首先介紹了汽車芯片、鋰資源、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情況。
中國芯片供應鏈優勢巨大 “電動化、零碳化,是未來電動汽車的趨勢。目前全球汽車年銷量處于低位狀態,8000萬的規模,還有提升空間,而中國汽車在市場獲得了良好的表現,尤其是芯片供給使我們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崔東樹表示,“危中有機,把芯片定義有效改變,利用工業級芯片和其他芯片滿足了汽車用芯片的要求,品質不一定特別好,但是保證了供給,實現了強鏈補鏈的發展機會。” 車規級芯片與消費級、工業級芯片不同,車規級芯片由于其對外部環境的需求更大、開發周期更長、可靠性要求更嚴格、使用壽命更長等特征,在高性能研發與規模化量產的發展下存在先天劣勢。此外隨著近年來智能電動汽車芯片搭載平均數量提升,導致當下芯片供貨量無法滿足需求。
缺芯問題分為芯片生產難度大、需求增長較快、供需結構不平衡、上游企業產能不足、疫情影響、以及車企囤貨情況嚴重等6個主要原因。除車規級芯片生產難度大與車企囤貨等原因以外,汽車芯片供應鏈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上游企業除生產汽車芯片以外,還會生產手機、電腦等芯片專用生產線;疫情影響導致上游企業不得不停工停產;自主芯片企業整體水平與產量不足以支撐較大的市場,且與主機廠沒能形成強聯系。這些供應鏈問題暴露出供需結構惡性發展,供應鏈結構問題是芯片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崔東樹看來,中國汽車是目前最卷的行業,世界在“缺芯少鋰”的情況下,中國實現了利潤偏低而發展偏快的特征。整個行業競爭格局發生了快速變化,尤其是出口+新能源成為發展增長的核心重點,自主品牌在出口和新能源方面表現優秀,實現了中國發展靠自主的突破。
“中國車價出現了比較低迷的狀態,但是世界車價高出了30%的狀態,其他國家水深火熱,而我們處于極度競爭的充分環境下,帶來了中國汽車出口和內需較大的發展機會,自主品牌獲得了強大表現,尤其是出口的電動車,呈現高增長情況。可以看到,乘用車純電動出口占到了38%的比例,尤其是純電動出口,目前獲得世界市場的認可,插電混動是中國自己的需求,世界上對插電混動需求總體是疲軟的。”崔東樹分析稱,“中國在世界汽車出口方面表現是不錯的,尤其是自主出口,目前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在高增長下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規模態勢。尤其是對俄羅斯的出口,在過去一年獲得了爆增的局面,所以今年的預計特別好。中國汽車市場目前呈現激烈競爭的局面,而這種局面帶來了利潤較好的平穩增長,而單車價值量大幅增長的良好局面。” 碳酸鋰資源探明儲量大幅增長 崔東樹表示,由于電動化帶來良好的價值體驗,電動車未來替代燃油車是大的發展趨勢,很難出現并行穩定發展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電動車產品發生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從鋼鐵結構變成鎂合金、鋁合金和復合材料為代表的產品,電動車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而電動車也改變了汽車行業,汽車行業從機械產品變成耐用電子消費品的特征,尤其是鋰資源的快速發展,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良好發展空間。
碳酸鋰資源,在2019年比較緊缺的,通過這兩年的發展,碳酸鋰資源已經明顯實現了探明儲量大幅增長的良好局面,世界上還有廣大區域沒有探明碳酸鋰儲量。鋰礦的價格方面,期貨價格已經跌至9萬多元/噸,未來還會維持在中低位水平,繼續保持相對較好的為電池行業、為汽車行業做貢獻的情況。
“我們必須糾正一個觀念,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很多人特別喜歡囤貨,特別喜歡占有一些資源,實際這些資源比我們預想的多得多。”崔東樹強調,“很多大量囤貨中的企業,過去幾年里由于碳酸鋰的劇烈波動獲得巨額利潤,但是我們擔心下一波變化中面臨一定風險。中國企業特別好賭,這種風險會給行業帶來劇烈沖擊。”
據悉,鹽湖鹵水及偉晶巖型鋰礦是鋰資源的主要供給:鋰礦床可分為液態鋰礦及固態鋰礦兩大類,可大型經濟開發的鋰資源主要有鹽湖鋰及礦石。其中,固態鋰礦供應以花崗偉晶巖型為主,固液鋰供應占比約為 6:4。 2022年全球鋰資源總量增至5.2億噸LCE,增儲明顯,其中,智利及澳大利亞儲量最大,智利儲量920萬噸,占比43.7%;澳大利亞儲量470萬噸,占比22.3%。
2024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年 在充電體系方面,崔東樹認為,目前充電體系能夠支撐電動車的發展。 據悉,中國充電樁快、慢充技術并行,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美國將充電樁充電方式大體分為三類,分別為Level 1、Level 2和Level 3,其中Level 3為Tesla;歐洲各國根據IEC(意大利電工委員會)準則,以Mode 1/2/3/4定義充電樁使用標準,該分類主要區別點在于充電樁跟電動車是否有通訊。
在電池方面,崔東樹分析稱,電池企業的競爭目前呈現格局快速變化的情況下,頭部企業技術發展相對停滯,行業競爭進一步進入多元化發展的階段,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競爭中,電池為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整車企業必然對產業鏈的控制率大幅增長,電池企業必然成為整車企業的組成部分。未來看,整車企業才能實現對電池性能和上下游的有效把握,所以未來產業格局將進入深度變化,過去以電池為王、資源為王的狀態,未來將發生徹底改變。
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崔東樹表示,整個細分市場在快速變化中,在A00級、A0級電動車占絕對主流的地位。
“我們始終堅定認為,A00級是發展的重要組成,尤其是微型電動車在國內國際市場有巨大發展空間,目前隨著A00級的可持續發展,中國車市有巨大發展。而A0級,未來隨著中老年化的需求,體現了用戶的真實需求。”
崔東樹還提到,新能源車面臨的庫存爆增的局面,整個新能源車企業的庫存,在過去一年形成了劇烈增長的局面。而商用車的電動化,目前看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但由于沒有良好產品技術,商用車電動化在市場推動沒有有效的技術產品,不像乘用車單車電動車規模銷量在3萬-6萬輛之間,商用車基本是小批量的,所以商用車的電動化發展面臨著技術缺失的被動局面。
崔東樹預判,2024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年,年初將出現開門紅爆增局面,隨著價格的下降,新能源車還有增長機會,尤其是插電混動還是爆發增長點,車市相對樂觀。
“未來的汽車市場,我們的判斷,電動車發展是未來的趨勢,高效率低成本的出行工具等功能進一步體現。尤其是A0級、A00級產品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電動車是未來個人代步的工具,替代公交、地鐵是良好的選擇,尤其是中小城市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對行業發展有巨大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