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東側就是我們高端數控機床項目建設現場,今年8月份就要完成主體結構的施工,也意味著企業從傳統壓縮機曲軸箱轉向工業母機生產,延長了產業鏈。”日前,一走進嘉興市宏豐機械有限公司廠區,企業副總經理徐燕華就向記者介紹起這一雄心勃勃的新項目,只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大型施工車輛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宏豐機械成立于2005年,主要從事家電、汽車等精密組件的生產和機械加工。盡管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仍然處于復蘇期,但今年宏豐機械依然實現了訂單充足、產銷兩旺的好景象。
乘著南湖區亞太路科創帶建設的東風,這家從南湖區鳳橋走出來一路成長壯大的本土企業,在新的一年里再次煥發出全新活力。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養分從何而來?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數智賦能,傳統產業向新而行
在宏豐機械,如果想知道企業的生產運營情況,就去看看辦公樓內的數字大屏。
鑄造和汽配車間生產情況、各產品類別產量月度走勢、QC質檢量/良品率統計……走進企業落成不久的展廳,一股創新、向新、攀新的氣息迎面撲來。“這些實時跳動的數字,再加上后臺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就能作出更加精準的決策。”徐燕華說,通過5G技術加持,生產線上的大部分設備都能接入進來,實現智慧管理分析控制。
來到馬力全開的生產線,一個個現代化“智造”場景再次刷新記者對傳統制造業的認知。在曲軸箱生產車間,數臺大型數字化機械設備一字排開,長長的機械手臂佇立其間,在一曲一伸間便可完成所有工序,一條產線上只需1到2名工人負責下料即可,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曲軸生產線的自動化改造項目總投入約1200萬元,由原先的單機加工作業改為車銑復合機一體,部分工序整合后采用機器人上下料的方式,整套工藝流程在行業里處于領先。”徐燕華介紹。
生產線改造后,取得的效果立竿見影:車間用工量由原先的100余人減少到目前的30余人,優質品率從原來的98.6%提高到了99.02%,產能也相較原先增長了近20%,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除了傳統的冰箱壓縮機部件生產外,近年來,宏豐機械還將業務拓展到了汽配領域,專注于門鉸鏈部件的生產,受到了包括德國大眾在內的多家知名車企青睞。
記者在另一邊的汽配車間看到,技術人員正在對新引進的數控車銑床進行調試,不日后便可將原有的產能置換到更加高端智能的生產線上。徐燕華說,為了強化協作配套能力,宏豐機械累計投入超2億元持續技改,公司“智造”能力不斷提升,業務得到拓展,還與嘉興大學共建“南湖智能裝備產業創新中心”,開發鑄件機器人打磨系統,目前進展也很順利。
技術創新,成就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個模具設計的時候要注意這對夾角,我們再一起論證一下,看看是否還有繼續優化的空間。”鑄造車間實驗室內,車間主任唐宏明正在和同事們討論一款新磨具的設計,以符合客戶產品的定制化需要。唐宏明本人也入選了2023年“浙江工匠”,他先后組織完成技改項目168項,為公司節約成本近1400萬元。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人才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多年來,作為嘉興市級產改試點企業,嘉興市宏豐機械有限公司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首位,全方位提高員工的素質能力。特別是今年,省委提出要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培養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就是其中之一,這給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土壤。
“目前企業擁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高技能人才33名,金字塔型高技能人才梯隊初步形成,有力推動了企業的科技創新、技術攻關步伐。”宏豐機械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依托“柯賢湖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專業平臺,宏豐機械不斷推進和實施師徒結對活動,圍繞各技術工種開展產業工人技能比武競賽更是成為公司日常,極大調動了車間班組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情,也讓一批一線職工中的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接下來,企業將進一步深化職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設,積極加強人才培養,儲備更多的人才,持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