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的統計數字,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10個小行業6665家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55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8%,高于全國機械工業的平均增幅(16...
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的統計數字,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10個小行業6665家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55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8%,高于全國機械工業的平均增幅(16.07%);全年共實現銷售產值446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9.17%,也高于全國機械工業的平均增幅(16.11%);產品銷售率98.05%,同樣高于全國機械工業的平均產銷率97.47%。在國內外市場低迷的情勢下,全行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2009年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產品產量,金屬切削機床共生產58. 03萬臺,比上年減少13.59%;其中數控金切機床14 . 39萬臺,與上年基本持平,占全部金切機床產量的24.8%;金屬成形機床產量21 . 88萬臺,比上年增長6.09%;其中數控成形機床9315臺,增長16.78%,占全部金屬成形機床產量的4.26%;鑄造機械共生產20.35萬臺,增長11.13%;金屬切削刀具累計生產41.78億件,較上年略有下降。由于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出口金額比上年大幅下滑,下降幅度達29.05%,因而2009年行業絕大部分產品的銷售多依賴國內市場,到2010年這種狀況也難以徹底改觀,因此,更加重了我們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緊迫性。
同2008年相比,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數有較大比例增加,行業規模也有所擴大,現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的產銷統計數字,分別按其小行業組成、經濟類型劃分、企業規模大小和地區分布情況,簡要地分析其在2009年的構成變化。
一、以機床工具行業的10個小行業劃分
2009年機床工具行業按小行業劃分的產銷統計數字分列于表1。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中,傳統的金屬切削機床制造業、金屬成形機床制造業(鍛壓設備)、鑄造機械制造業、木材加工機械制造業、切削工具制造業、機床附件制造業和其它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業(磨料磨具)等7個小行業,2009年共有企業4 9 0 4家,比20 0 8年的4062家增加了842家,其當年價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9.6%。而其他金屬加工機械制造、其他非金屬加工專用設備制造和其他專用設備制造等3個小行業,2009年企業數增加了441家,1761家企業的當年價工業總產值竟增長了41.0%,特別是其他金屬加工機械制造業的增幅高達42.48%;而且其新產品產值的增幅(28.59%),也高于傳統的7個小行業的統計(10.22%),3個小行業出口交貨值還實現了3.27%的正增長。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們一些機床制造企業在大力創新發展傳統的機床產品的同時,應該重視社會上不同行業所急需的各類專門化加工設備的市場開拓,這個市場十分廣闊,而且大有可為。
計算傳統7個小行業其新產品產值在當年價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 金屬切削機床制造業高達23.53%,其次是金屬成形機床制造業12.32%,其他5個小行業均在10%以下,其中鑄造機械制造業和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業不足5%。這反映出雖然金切機床和成形機床制造業的新產品產值當年增幅不高,但多年來的產品結構調整已卓有成效。2009年傳統7個小行業的出口交貨全面下滑,平均降幅達32.0%,其中四大主機下滑嚴重,其出口產交貨值合計僅79.39億元,略高于切削工具和機床附件合計的出口交貨值(77.26億元),說明海關統計的我國機床工具產品出口仍在大量依賴低值機床產品(包括臺鉆、砂輪機等)和刀具、磨料等資源類產品來支撐。2010年如何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機床工具產品出口,任務仍十分艱巨。
二、按企業的經濟類型劃分
按國有、民營和三資企業三大類型劃分,2009年機床工具行業6665家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345家,比上年減少14家;民營企業達5289家,比上年增加1027家;三資企業有870家,也比上年增加109家;此外還有不屬上述三類的其他類型企業161家。從占比看,民營企業已高達79.4%,比上年略有提高;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5.2%,比上年下降約1.5個百分點;三資企業占13.0%,也下降1.1個百分點;此外,其他類型企業占2.4%。2009年按經濟類型劃分的各類企業產銷數字見表2。

2 0 0 9 年在三大類企業中,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三資企業均為負增長,只有民營企實現了正增長,且當年價工業總產值的增幅高達22.01%,銷售產值增幅達23.02%,出口交貨值降幅最低,僅為-13.05%,在表2中各項數據顯得十分搶眼。
按企業經濟類型細分, 2 0 0 9 年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20%的僅有私營企業(28.15%)和有限責任公司(22.70%),其當年價工業總產值合計達3051.07億元,約占全部機床工具行業總產值的67%,其出口交貨值的降幅也較小,反映出這兩類企業在低迷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中更具有活力。純國有企業的降幅高達5.75%;外商投資企業也下降1.7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略有增長,僅為0.06%。
計算國有及國有控股345家企業的平均產值數,2009年達1.88億元,比上年的平均數1.76億元增長6.82%;民營企業5289家的平均產值為5 9 4 8 萬元, 比上年增長8.14%;而三資企業870家的產值平均僅為6387萬元,比上年的平均數7700萬元下降近13%。這恐也是因出口不利而受到了較大影響。
三、機床工具行業按企業規模大小劃分
2 0 0 9 年機床工具行業企業由上年的5382家猛增到6665家,凈增1283家。其中大型企業由上年的23家增加到30家;中型企業僅增加了6家,由上年的358家增加到364家;其余的新增的1270家均為小型企業,從而使小型企業由上年的5001家猛增到6271家。按規模大小劃分大型、中型和小型三類企業之間的比例,由上年的0.4%:6.7%:92.9%而改變為0.4%:5.5%:94.1%。2009年三類不同企業的產銷數字見表3。

從不同類型企業的產銷數字看,2009年小型企業的當年價工業總產值增幅最高,達26.32%;其次為大型企業,比上年增長2.4%;而中型企業為負增長,比上年下降0.36%。從銷售產值的增減比例看,仍保持上述狀況,但均為正增長。只是觀察新產品產值的數字,中型企業的增幅達23.99%,高于大型和小型企業( 均約為10%)。而觀察三類不同企業新產品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仍以大型企業最高,達27.96%;中型企業次之,為20.32%;小型企業6271家當年價工業總產值合計3046.25億元,已占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的66.92%,而新產品產值只有144.24億元,其所占比例僅為4.74%。這反映出行業的創新發展仍有賴于大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為謀求較快發展需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多下功夫。
四、機床工具行業按地域劃分
從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域看,2008年中、西部新增企業較多,曾使東部地區所占比例下降,僅為全部企業數的68.7%。到2009年又有新的變化,中、西部新增企業合計只有252家,而東部地區一年之間卻新增了1031家,使其在全行業6665家企業中所占比例又上升到70%以上,成為全行業最集中的地域。機床工具行業按地域劃分的產銷數字見表4。

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在東部地區共有企業4730家, 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71%。其當年價工業總產值合計3081.45億元,占全行業工業產值總額的67.70%,其所占比例同上年的66.8%相比也略有上升。而從工業總產值的增幅看,增速最快的是中部地區,比上年增長24.24%;東部地區次之,為14.81%;西部地區略低于東部,增長12.12%。觀察新產品產值的增速,也是中部地區最高,達30.92%;其余依次為東部和西部地區。從出口交貨值的變化看,依然是中部降幅最小,而西部下滑嚴重。
分省市看, 2 0 0 9 年產值超過百億的已從上年的9個增加到12個,新增了天津市、湖北省和湖南省, 此外河北省(98. 5 8億)、黑龍江省(91. 65億)、也已接近百億。按產值合計數的高低排序,原有的9個過百億省市, 其中位置也略有變化, 具體排位如下:江蘇( 6 9 9 . 6 0 億) 、山東(652.32億)、遼寧(583.30億)、河南(493.26億)、廣東( 2 7 9 . 1 2 億) 、天津(199.96億)、上海(190.55億)、浙江(177.94億)、四川( 1 7 0 . 4 0 億) 、北京(132.89億)、湖北(121.03億)、湖南(112.46億)。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同上年比為負增長, 而天津(同比增長61.12%)、四川(增長36.84%)、湖北(增長3 3 . 4 1 % ) 、湖南( 增長25.42%)都具有較大增幅,從而更使天津一躍超過了上海、浙江、四川和北京,上升到全國第六位。
上述機床工具行業產值超過百億元的12個省市,合計產值共3812.82億元,約占全行業工業產值總額的83.76%,是名符其實的行業大省(市)。計算各省市平均每個企業的平均產值數,在產值過百億的1 2 個省市中,遼寧省、河南省和天津市超過億元,遼寧每個企業平均1.26億元,河南平均1.18億元,天津平均1.07億元。此外云南省、黑龍江省、甘肅省和陜西省,雖然各有行業企業不足百家但其每個企業的平均產值,云南達1.16億元, 黑龍江省和甘肅為1.13億元,陜西也達1.02億元,反映出這些省市集中有較多的機床工具行業大中型企業。
從三大都市圈看,集中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4554家企業,占行業企業總數的68.3%;其工業總產值合計3014.24億元,占行業產值總額的66.2%;出口交貨值合計253.51億元,占行業出口交貨總值的85.1%,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來說,舉足輕重。這三大都市圈, 長三角地區集中的企業數最多(2208家),環渤海灣地區總產值增幅最高(19.86%)、珠江三角洲地區新產品產值增幅最高(28.80%)、出口交貨值降幅最小(僅-9.79%)。
如單獨劃分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則從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共四個地域來看,仍是中部地區的1161家企業, 工業總產值增幅最高(達25.14%),東北老工業地區其次(17.47%);同時,中部地區的新產品產值增幅也最高(33.83%)、出口交貨值的降幅最小(僅為-13.52%)。這也反映出中部地區正在加快崛起,而東北老工業基地將重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