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學桐認為,我國機床工具行業正經歷著自1992年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從1999年開始的恢復性增長算起,工業總產值已連續4年呈兩位數增長。2003年全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學桐認為,我國機床工具行業正經歷著自1992年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從1999年開始的恢復性增長算起,工業總產值已連續4年呈兩位數增長。 2003年全國機床工業總產值853億元,同比增長52%;進口59.6億美元,同比增長35%;出口12.78億美元,增長100.09%。全行業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18億元。
據介紹,我國主要數控機床生產廠共有100多家,其中能批量生產數控機床的企業42家(其中國有企業30家,民營企業5家,合資、獨資企業7家),平均年產80~150臺,幾家重點企業年產量可達1400~1700臺;數控系統(包括主軸和進給驅動單元)生產企業共75家,但具有一定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只有8家(其中國有企業3家,民營企業2家,合資、獨資企業3家)。生產數控機床配套產品的企業共計300余家,包括下列八大類產品:機床輔助裝置;機床通用配套件;機床液壓氣動;機床化工產品;機床電器;機床附件;機床工具系統;磨料、磨具。
從產品結構看,我國數控機床產業正經歷著一個歷史上最好的變革時期。2003年,全國生產數控機床3.6萬多臺,10年間,我國數控機床增長了9倍。從數控機床的品種看,普及型數控機床所占比例從1992年的10%增長到2003年32.6%。這個結構的變化說明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時,我國數控技術已由研究開發階段和推廣應用階段過渡,現在已形成了一批能批量生產數控機床、數控系統的企業,同時在數控技術軟件上,一些單項技術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由于近兩年我國機床市場的擴大和需求增長來勢較猛,和全國機床行業前些年的困難造成的設備老化、人員流失、開發創新能力低等問題形成反差和矛盾,容易造成管理跟不上、質量出紕漏、服務出差距、資金出缺口等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在2004年爆發。
由于國債貼息等國家政策拉動,近年來,各個領域的機床需求大幅度增長,而這個增長是有風險的。如果新增的生產能力得不到回報以及國家政策拉動的力量減弱,都有可能造成機床工具市場飽和或突然下降的危險,特別是今年國家對失業率不斷上升而采取的減緩,大項目增加的總體要求,也有可能造成需求的下降。
針對全國目前機床工具行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了穩定目前機床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生存,楊學桐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不要盲目增加生產能力。他認為機床工具行業本身的發展水平應該取決于其本身的創新能力、人員素質和企業的提高。近年來的改制、改組已有一些初步成效,來之不易。在面對市場需求增加的同時,要清醒看市場,穩妥求發展。我國要成為制造市場,而不是加工市場,機床行業也應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二是要非常重視質量和服務。機床行業是第一個提出質量承諾申明的行業,在市場好轉的時候,對質量和服務更要重視,對用戶要更加周到和熱情。楊學桐指出,一個企業的品牌往往是在市場好的時候樹立的,也往往是在市場好的時期丟掉的。2004年應該成為機床工具行業的質量年和服務年。
三要繼續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和擴大出口。在市場好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開拓新領域。建議機床行業要發揮技術和制造優勢,而不僅僅是產品優勢,因為機床工具行業是母機行業,我們不但要做用戶的工藝師,也要做新技術的孵化器,不斷地促進行業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