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福建省匯文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德與摩洛哥有關方面簽訂了投資意向書。匯文石材有限公司將在摩洛哥建立石材采掘、加工企業,首期投資額為3000萬美元。5年后,匯文石材有限公司總投...
日前,福建省匯文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德與摩洛哥有關方面簽訂了投資意向書。匯文石材有限公司將在摩洛哥建立石材采掘、加工企業,首期投資額為3000 萬美元。5年后,匯文石材有限公司總投資額將達到5000萬美元,預計可解決當地2000人就業,每年可為當地提供2000萬美元的稅收、企業管理費和礦 山開采費等收入。
記者從全國規模最大的石材生產加工基地--福建省泉州市了解到,泉州市許多石材生產企業都在謀劃轉戰海外。目前僅在非洲,就有5家泉州企業投資設立了8個石材加工廠,總投資額接近1億元人民幣。另有58家企業正在與埃及、南非、津巴布韋、贊比亞等國洽談投資意向。
泉州市目前擁有各類石材生產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近60萬人,在全國石材行業中占據"半壁江山"。在石材企業集中的南安水頭、安溪官橋、惠安崇武等地,石材行業已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
泉州石材企業為何轉移?據當地有關人士分析,此次泉州市石材生產企業謀劃轉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石質墓碑、雕刻品等深加工產品生產所 用荒料(未加工石料)主要依賴進口。根據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等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 自9月15日起,進口荒料將被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企業進口材料的成本將增加25%以上。二是根據上述通知,自9月15日起,國家調整出口退稅和加 工貿易稅收政策,取消除石雕類產品外石料產品的出口退稅。據估測,石材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增加30%以上。同時,近期人民幣升值也擠壓了石材出口企業的 利潤空間。三是以提高價格來消化成本增加的嘗試屢遭失敗。"到境外投資設廠,主要是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一家在國外投資辦廠的企業工作人員解釋說。
之前,一些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石材加工企業,馬上選擇了將技術、資金也遷到境外的做法。他們的嘗試給其他石材企業提供了示范。他們認 為,企業在境外尤其是在石材的原產地直接投資設立加工企業,不但可以規避稅收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還可能享受當地的出口稅收優惠。同時,由于靠近石荒料產 地,企業節省下來的荒料進口增值稅、關稅及運輸費用等也十分可觀。
同時,中國企業攜帶先進的技術設備在境外投資設廠,也受到一些石材資源豐富的國家的歡迎。匯文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德說,今年初,當他們到 摩洛哥尋求投資設廠時,當地政府非常重視,相關部門負責人親自出面接見。摩洛哥礦產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摩洛哥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由于資金、技術方面的 原因長期得不到有效開發。摩洛哥歡迎中國投資者前來建廠,這將有助于摩洛哥石材加工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增加摩洛哥的外匯收入、稅收收入,解決當地人員的就 業。
張惠德說:"當地居民聽說中國企業要來投資設廠都非常高興,當我們前往礦區考察時,當地居民自發組織了上百人的歡迎隊伍,載歌載舞表達他們的欣喜之情。"
泉州市發展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涌波認為"產業轉移是必然的"。他說:"如意大利,其石材業擁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現在意大利的石材加工企業幾乎全部轉移到國外,意大利本土只生產一些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石材機械。中國的石材業發展也必然要經歷這一過程。"
呂涌波認為,在境外進行投資必須進行充分的前期考察,且企業必須有相應的人才配備,這些對于泉州石材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不過,先期走出去的企業積累的經驗能帶動更多上規模的企業走出去。今后,將加工廠轉移到境外,有可能成為越來越多泉州石材加工企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