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長期的實踐看,我國鋼鐵工業的重要特點是市場需求的拉動,考慮2011年國家實施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消費、投資、出口將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的拉動將保持合理增長,重在優...
“從長期的實踐看,我國鋼鐵工業的重要特點是市場需求的拉動,考慮2011年國家實施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消費、投資、出口將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的拉動將保持合理增長,重在優化投資結構。”11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2010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談到明年的鋼鐵需求時這樣表示。他認為,如果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則2011年國內市場粗鋼表觀消費量將保持適度增長。 對于這一適度增長,此前,寶鋼集團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吳東鷹曾表示:“中國城鎮化進程遠落后于工業化進程,而發達國家二者基本同步。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2.94%,已接近45%的經驗峰值,而城鎮化率僅為45.68%,距75%經驗峰值還有較大差距。2010 年之后,隨著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下降,鋼鐵工業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將進入低速增長期,城鎮化將成為我國鋼鐵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經濟結構調整將帶動鋼鐵產品結構升級。”
從全球鋼鐵業的發展來看,自1950年世界粗鋼產量達到1.89億噸,在其后的半個多世紀中,鋼產量呈現間歇式增長的特點:在1950年到1973年這一戰后增長期,世界鋼產量達到7.10億噸;1974年到1999年的鋼產量比較平穩,世界鋼產量達到7.89億噸,總體處于調整期;到了2000年,世界鋼產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07年的鋼產量超過13億噸;之后,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2009年的鋼產量減少到13億噸以下,達到12.23億噸。由此,世界鋼產量有可能再次進入調整期。
就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鋼鐵生產和消費增幅趨緩卻是不爭的事實。鋼鐵工業未來的增長區域會在印度、巴西、獨聯體等國家和地區。
中國鋼鐵工業自1949年以來也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2000年以前主要是要素驅動,當時鋼廠主要分布在內陸靠近的礦山地區,產量穩步發展;2000年至今,主要是投資驅動———基礎設施、房地產等領域———巨額投資,帶動鋼鐵業快速發展,10年新增產能達到6億噸。吳東鷹認為,未來,隨著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下降,鋼鐵工業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創新將成為產業保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中國鋼鐵業也將由此步入創新驅動階段。而衡量創新,最直觀的一個指標就是產品。
2009年,在我國的進口品種中,有86.43%的鋼材為板材,且高端板材居高不下。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我國產品結構與需求結構存在錯位。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近幾年鋼鐵企業雖在產品升級方面有所突破,如寶鋼、武鋼研制的優質冷軋取向硅鋼已在國產大型變壓器生產中開始擴大應用,舞鋼采用電渣重熔工藝成功開發了300mm水電機組用Z向鋼板,可用于70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制造,填補了國內空白。但是,在高端裝備所需的優質特種鋼材方面,國內的供應能力還嚴重不足。比如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設備所需的耐高溫高壓鋼材,大型工程機械所需的高強度鋼材,高檔軸承所需的優質軸承鋼,高檔沖壓模具所需的優質模具鋼等等。
“在已經能夠提供的鋼材產品中,國產鋼材也顯示出不足。”蔡惟慈說。他表示,在質量穩定性和性能一致性上,鋼鐵企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比如大型變壓器所需硅鋼的厚度,國內產品通常取其下公差;而在產品質量方面,不同批次的產品也會出現差異,給用戶企業的使用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而在家電用鋼方面,中國家電協會信息部部長胡曉紅表示,家電產品的升級也向鋼鐵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電冰箱、洗衣機向大容量發展,對冰箱側板等大家電箱體材料的機械性能、表面質量、平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容量大及家電箱體一體成型工藝的普及,對寬幅板材的需求上升;二是減量設計是家電產業發展方向,對高強度薄板材的需求上升,高強度、高硬度、薄規格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三是變頻技術與高能效的要求對高牌號冷軋硅鋼需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