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今年上半年集團各產業單元的表現來看,以秦川設備成套服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服務顯得格外搶眼,營業收入、投資收益率均高于預期。在上半年集團經營工作會上,投資者對此也十分滿意,并...
從今年上半年集團各產業單元的表現來看,以秦川設備成套服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服務顯得格外搶眼,營業收入、投資收益率均高于預期。在上半年集團經營工作會上,投資者對此也十分滿意,并希望同秦川集團在信息咨詢、財務預算、市場預測等方面加強合作,助力秦川向現代制造服務業務轉型。
早在21世紀初,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的現代制造服務業務就進入了集團公司發展戰略視野。為此,公司以原設備管理處為基礎,成立了秦川設備成套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設備成套服務公司),投入資金和人力,使其在進行公司內部精大特稀設備管理、維護、維修的同時,積極拓展對外設備的維修與改造業務。幾年來,設備成套服務公司以國內市場上的各類齒輪磨床、導軌磨床、刀具磨床等為主攻對象,開展了以升級改造為主,以維修、大修為輔的服務業務。
“用新技術翻新舊設備”是制造服務的立足點,而設備成套服務公司的注重用戶工藝研究,依據用戶需求,應用數控技術、液壓伺服技術等對機床進行數控化改造,以縮短機床傳動鏈,滿足機床更多的工藝要求,提高機床運行效率與性能,則充分表現出現代制造服務的豐富內涵。經數控化改造后的蝸桿砂輪磨床,技術指標比原機床更加優良,某些指標還甚至優于同類數控機床。大型展成齒輪磨床,在數控化改造,并配置液壓伺服系統后,砂輪架沖程速度由原來每分鐘35米左右,提高到60米,機床加工效率提高了30%。
由于數十年一直從事機床維修與改造業務,設備成套服務公司幾乎掌握了包括國產“磨”類、進口的“磨”類所有機床的技術與制造工藝。從公司成立到2010年六年間,設備成套服務對外銷售收入占整體收入比例就由30%提高到80%。業務涉足到了重慶齒輪箱廠、東風汽車、沈陽機床、大連機床、二重等全國知名企業,磨床規格也涉及到1.6米、2.5米、3米等。2011年上半年,設備成套服務公司僅改造某品牌齒輪磨床就達30臺,創造了2000萬元的銷售收入。
在改造的同時,設備成套服務公司還注重專機的設計與制造。他們依據用戶要求,還設計制造了精密工具磨床、齒條銑床、扇齒銑床、導軌磨床、剃刀磨床等多種類別的機床。甚至還設計制造了加工核電蒸發器零件用的深孔鉆床等異型機床,為鋼管制造企業設計制造軋轂機等。
據了解,我國目前役齡在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200萬臺,已進入機械裝備報廢的高峰期。而一般來說,中小規格機床經過數控化改造后,使用壽命可延長5—8年,相對購買新機床每臺可節省5—10萬元。而大型、重型機床由于新品單價可能超過千萬元,因此相對于購新品,每臺可節省50—200萬元。
在集團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2015年,現代制造服務的銷售收入將達到15億元。這必將為以秦川設備成套服務公司為代表的制造服務業務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機床再制造
工業裝備再制造工程是運用綠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數控及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和新材料對廢舊裝備和技術落后裝備進行功能優化再制造、綠色化改進、數控化改造和信息化提升的“四化”過程。對機床裝備而言,其再造提升包括傳動系統優化與再制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對主軸與導軌等關鍵零部件的精密再制造修復,驅動方式及驅動電機的優化匹配,傳動和電器系統的節能改造,經濟型數控系統應用或數控系統功能升級等數控化改造,機床信息化終端系統(用于機床加工狀態與企業設計、管理等信息化系統交互的人機界面)、機床狀態監控系統(如功率監控、刀具磨損監控等)信息化提升和安全防護系統及機床環境改造優化升級。因此,即使購置二手機床后,大都仍然需要對機床進行再制造,以達到滿足用戶需求的使用性能。
業內專家表示,機床再制造有多種方案,機床類型不同,再制造的內容也不同,用戶的要求不同,再制造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機床再制造既要深入了解原有設備的結構性能,又要對用戶新的要求有真實的理解,并結合機床實際結構,在改造設計中實現。國外先進的設備制造企業在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產品的第二、第三次生命周期,為以后的舊設備翻新或再制造打下基礎。
在國外,再制造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過程中,再制造無論在生產線投資,還是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都意味著巨大節省。與新產品的制造相比,再制造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過程中可以節省80%以上的電、水等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