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在湘鄂贛交界的幕阜山下,鄂南邊陲,一間生產砂紙的手工作坊應運而生。這就是發展到今天的中國涂附磨具行業的新星——湖北玉立砂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玉立公司成長的三個十年,就是三次跨越,更是三座豐碑。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擁有五個子公司、十一個銷售分公司的現代企業集團,融生產、研發、物流、銷售于一體,經營涵蓋了涂附磨具、建筑、養殖、紡織、造紙、化工、酒店、食品等多元領域。
1978年,時任廠長的黎珊玉同志帶領17名街道婦女依靠民政部門的三千元救濟款,創辦了城關公社五七砂紙組——玉立公司的前身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誕生了。 沒有資金,自己借;沒有技術,自己鉆;
就在這一年,五七大隊砂紙組在北京師傅的支持下,首條單頭砂紙機制造成功,當年生產木砂紙十萬扎,產值4.5萬元。一顆涂附磨具的種子,就這樣開始了它的生根發芽。
1979年,7名婦女自己掏錢作路費,北上石家莊砂布廠學藝,帶回了手工生產耐水砂紙的技術。1980年,又派人南下柳州學習,回來后把單頭木砂機改裝成了砂紙、砂布兩用機。1981年,大膽采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生產木砂紙。這一年,公司生產的木砂、水砂、砂布產值40多萬元,企業也有了她真正意義上的名稱“通城砂布廠”。1986年,通城砂布廠用18萬元從南昌廉價購買了一條廢棄的耐水砂紙生產線,第一條水砂紙生產線投入生產,生產能力迅速提高。1987年,砂布廠的產值跨過了千萬大關。
當時計劃經濟年代,物質奇缺,砂布廠人就在國內率先大膽用化纖布代替純棉斜紋布生產砂布,成功地改寫了部頒標準。尤其是第一個用樹脂取代油漆的革新,令全國同行贊嘆。 1978年至1988年的頭十年,“犀利牌”產品從通城走進了武漢,走進了上海,走進了廣交會,一直走進了美國俄亥俄州工業展覽館。
頭十年磨一劍,玉立已鋒芒乍現,從一個小作坊變成了產值過千萬元,讓通城人刮目相看的小廠。
上世紀八十年代,傳統的木砂及水砂已很難適應市場的需求,通城砂布廠必須上高端產品,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995年,工廠考慮上砂帶生產線。但當時業內專家們普遍認為砂帶生產設備必須從西方國家進口,根本沒有國產設備。進口設備上億元,對當時的玉立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怎么辦?時任廠長的黎珊玉憑幾次參觀鄭州進口砂帶生產線的記憶,結合自己十幾年從事涂附磨具生產的實踐經驗,加之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下決心一定要上一條自制的國產砂帶生產線。一年半后,投資2000多萬元硬是把中國第一條國產砂帶線造出來了。節省投資近8000萬,一直用到今天,為玉立、為中國涂附磨具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1997年,通城砂布廠隨著第一條國產砂帶線的建成投產,工廠也同步進行了企業改制,黎珊玉董事長給新生的公司取了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叫“玉立”。
1988年至1998年的第二個十年,公司總產值增長了22.5倍,銷售收入增長了14倍,上交稅金增長了14倍。第二個十年,玉立突破種種技術難題,終于破繭成功,成為湖北工業的“小巨人”。
站在亞洲之巔的玉立,從1999年開始,著眼世界前沿。黎珊玉董事長為玉立確定的第三步發展戰略是:產品質量、檔次向上,銷售市場向外,延伸產業鏈,做強主業,開拓多元經濟,躋身世界涂附磨具行業前三強。
向海外拓展:2002年8月,玉立集團投資120萬美元在越南創辦的“中國玉立砂帶(越南)公司”正式生產,成為中國涂附磨具行業跨國辦廠第一人。2006年,玉立集團又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分別建起了砂帶轉換廠。為全面進軍東南亞市場作準備。
2009年,玉立在美國注冊成立的公司,當年就被美國涂附磨具協會接納為正式會員。近二年,玉立正著手在歐洲、北美洲籌辦自己的銷售公司,為玉立銷售網絡貼近世界遍布全球、為犀利產品搶灘國際市場打基礎。
向高端邁進:2002年10月,已初具實力的玉立花巨資從意大利引進高檔砂帶生產線及技術,生產出來的6種砂帶產品各項性能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又投資7000萬元再建國產3號砂帶線,其自動化程度及精度均超過進口砂帶線的水平。目前,4號砂帶生產線也正處在緊張的建設之中。設備的不斷完善,技術的不斷創新,使玉立去年實現產值近10億、上交兩稅4000多萬元。 朝多元發展:2003年,總投資近億元的玉立花園開始建設,到目前已建成15棟,入住員工700多戶。2005年,投資6000萬元的玉立國際酒店,不僅提升了玉立的形象,更強了通城人的信心公司還投資了3000多萬元,推進生豬產業化。多元化的探索,既壯大了玉立,又造福了通城的父老鄉親。
延長產業鏈:第三個十年,玉立累計投資近億元新上了特種工業用布、化工、造紙、轉換、包裝等涂附磨具配套項目,產業鏈的延伸既擴大了企業的規模,更穩定了原材料的質量,還增加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使玉立在前二年的金融危機中處變不驚。
1999年至2009年的第三個十年,公司總產值增長4.2倍,達到9.2億元,銷售收入增長3.7倍,達到5.3億元,年上交稅金增長6.23倍,達到5000萬元,玉立這只中國涂附磨具業的大鵬鳥,正展翅翱翔,向世界涂附磨具業的前三強奮力疾飛。
主導產品的產值、銷售、利潤、出口創匯、員工收入等經濟指標連續15年位居國內行業之首。
三十三年,玉立發展不忘回報社會、回報通城。累計繳納稅費近3億元,撐起了縣域經濟的“半壁河山”。玉立還投資百萬元蘇區扶貧扶蘇,辦希望工程,在牌合建希望小學。玉立還讓5000戶通城家庭、2萬余通城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三十三年,玉立一路前行,一路碩果;公司目前擁有員工3000多人,廠區面積600多畝,固定資產3.5億元。公司“犀利”牌砂帶、砂布、砂紙榮獲國際金獎,連續四屆十三年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和“省出口名牌產品”。“犀利”牌商標連續四屆被湖北省認定為“省著名商標”。
一部玉立的發展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我們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寬闊的胸懷、力爭在通過十年的努力,讓犀利產品昂首傲立于世界行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