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十一五”以來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的簡要回顧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自2001年4月正式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的領導下,在機...
一、“十一五”以來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的簡要回顧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自2001年4月正式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的領導下,在機械工業產學研各界的支持下,在全行業標準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圍繞《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和《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標準化工作為促進機械工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表現為:
——實施標準化戰略,已成為機械行業各界的共識,得到了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近些年來,機械工業各行業出臺的產業政策和規劃,都把標準化工作作為重要內容。標準化已成為促進機械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有效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企業已成為標準化工作的主要參與者、投資者和受益者。
——一大批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夯實了機械工業振興的基礎。如依托“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研制了一批關鍵技術標準,有效地推動自主創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組織開展了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大型空冷機組、核電常規島汽輪機、+800kV直流輸電設備、1000kV交流輸電設備等方面標準的研制,為增強我國重大裝備的自主研發、引領行業重大技術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實施《2005~2007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化發展規劃》和《2008~2010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化發展規劃》,推動了高效、節能、低(零)污染的優勢產品進入市場。2006年-2011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發布的國家標準3795項、行業標準2801項。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機械工業領域國家標準為6622項、行業標準為7656項。
——標準更新速度明顯加快,機械工業標準“超期服役”的狀況有所緩解。“十一五”期間,在安排的3982項國家標準計劃項目中,修訂項目為1677項;3953項行業標準計劃項目中,修訂項目為2614項。2011年下達的413項國家標準計劃項目中,修訂項目比例為34%;1041項行業標準計劃項目中,修訂項目比例為38%。
——圍繞機械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及時淘汰了一批不適應機械工業發展的標準。“十一五”以來,通過復審標準,廢止了1035項機械行業標準。
——承擔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主席和副主席、提出的國際標準提案總數明顯增加,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十一五”以來,機械行業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由5個增加到9個,主席和副主席由4個增加到7個。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進一步加強,為機械工業標準化發展提供了組織和人才保障。“十一五”以來,新組建了78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分會。目前,機械工業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分會達260個,委員超過8000名。
近年來,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機械工業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標準化工作與機械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國家標準化發展目標相比,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不適應和跟不上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國際標準化工作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標準化技術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發揚成績,改進工作,努力把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二五”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是機械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攻堅期,也是做強做優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圍繞《“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的實施,按照“主攻高端、創新驅動、強化基礎、兩化融合、綠色為先”機械工業發展戰略,“十二五”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將努力做到“六個堅持”,服務于機械工業的轉型升級。
(一)堅持把建設機械工業強國目標作為標準化工作的歷史使命
目前,我國機械工業逐步完成了由小到大“量”的積聚,躋身世界機械制造大國行列,令人振奮。但我們深知,機械工業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還處于中低端位置,大而不強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國際市場上話語權、議價權的弱勢地位,表現出的是產品附加值及價格的差距,實質上產品標準主導權的缺失,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改變我國機械工業在競爭中處于受制于人的不利和被動境地,標準化工作肩負重任。
(二)堅持把推進規劃貫徹落實作為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是搶機遇占先機做好各項工作的抓手,標準化工作也要自覺把推進機械工業總體規劃貫徹落實作為標準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遵循“更快速、更有效、更完善”的標準化新理念,制定好貫徹落實規劃的工作計劃和措施,并切實加以推進。
(三)堅持把調結構轉方式作為標準化工作的主攻方向
牢牢把握實現產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堅持把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是“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的本質要求。標準化工作要緊扣主題、把握主線,重點從四個方面著力推進。一是完善機械工業標準體系的結構和布局,加快建立有利于培育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的標準體系,發揮基礎支撐作用。二是加快高端裝備、新興產業裝備等高技術含量標準制定,夯實產業發展技術基礎。三是加大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節能環保、綠色制造、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等標準制修訂工作力度,為機械工業調結構、轉方式提供支撐保障。四是加強標準化宣貫工作,提高全行業標準意識,指導企業開展達標對標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標準制定與實施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技術服務水平。
(四)堅持把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標準化工作的戰略目標
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是做精企業、做強行業的根本所在,也是產業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的必由之路。標準是技術積累、技術優化和技術應用的集中體現,是構建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之一。標準化的基本功能就是總結科技研發創新的經驗,并把這些經驗規范化、普及化。這就需要標準化工作要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主動到產業、產品的自主創新中去尋找題目,及時將自主創新技術標準轉化為產品標準,提升標準水平,以標準為橋梁和媒介來加速自主創新技術的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并以此加快自主品牌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產業提升競爭力。
(五)堅持把中國標準國際化作為標準化工作的長遠方略
隨著機械工業“走出去”戰略實施,利用好、運作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是機械工業的發展機遇,也是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一方面要瞄準國際市場,積極主動盡早介入,實質參與與機械工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國際標準制修訂,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力爭把我國的自主技術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另一方面要用好各種資源,積極推進我國技術標準在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推廣應用,支撐機械工業在全球市場的發展。
(六)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標準化工作的發展基礎
標準化工作要落實“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目標和任務,在實現機械工業由大到強進程中充分發揮基礎支撐作用,關鍵在人,重點在隊伍。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挑戰,要進一步創新標準化人才建設理念,創新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進一步加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標準化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高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盡快建立起一支能夠攻克難關、擔當重任,并能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高端專家隊伍,為機械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做好人才儲備。
三、2012年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要點
2012年是貫徹落實《“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起步之年。2012年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要在強管理、攻高端、增能力上狠下功夫。
(一)加強系統管理,謀劃標準化科學發展
一是及時出臺《機械工業“十二五”標準化規劃》。目前,國家《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發布,高端裝備規劃也形成。依據這些規劃,修改、調整好機械工業標準化規劃,努力使其準確把握標準化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內在規律,做到目標科學、思路清晰、重點明確、措施可行,成為國家標準化規劃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強化標準制修訂過程管理。要加強高端裝備標準體系研究,指導標準項目申報工作;要注重項目提出階段的溝通協調,提高項目建議質量,使項目及時、準確體現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對標準化的需求;要增強標準起草、征求意見、審查等制修訂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探索標準爭議協商解決機制;要做好標準復審與標準立項的緊密銜接,及時修訂或淘汰不適用標準;要重視標準報批工作,提高標準報批質量和縮短標準報批周期。
三是積極探索標準化與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按照“科技先行、標準支撐、質量推進、協同發展”的工作思路,主動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等國家重點任務,建立標準化跟進和配套機制,推動重大標準預研、制定和應用,實現節能環保、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標準化、產業化有機銜接,協同發展。
四是加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按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統一部署,抓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績效考核評估、獎懲和推出機制的實施,確保標準的質量水平;做好技術委員會組建和換屆工作,廣泛吸收機械工業各方專家和代表參與,提高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推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互派聯絡員的工作,實現各標準相互銜接、協調協同;加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培訓工作,提高委員的程序意識、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主攻高端,提升標準化支撐能力
一是圍繞《“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的高端裝備產品、新興產業裝備、民生機械裝備、關鍵基礎產品、基礎工藝及技術等五個重點領域,積極推進標準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在把握好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及其對標準需求的基礎上,做好標準的頂層設計,從戰略高度統籌和部署標準化制修訂工作重點。
二是結合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重點做好以重大技術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為代表的高技術含量標準制定,搶占技術競爭制高點。圍繞機械工業強化基礎戰略,加強大型及精密鑄鍛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加工輔具等標準制定,適應高端主機產業規模迅速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推動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力開展節能環保、污染防治、新能源裝備、機械產品再制造等方面標準制定,服務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機械工業體系建設。
三是加強標準維護。2012年,要重點加強標齡10年以上標準的修訂工作,尤其是涉及高端裝備領域主機產品標準和配套零部件標準,同時做好標齡5年以上標準的復審工作,著力解決標準技術老化、不完善、不配套等問題,廢止市場已不需要的標準,提高標準整體水平。
(三)突出重點,推進中國標準國際化
隨著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際標準競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策略。為此,要加強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跟蹤、分析和研究,完善我國機械工業標準體系,避免因標準不符合或滯后對我國機械工業造成傷害。要盡早介入、實質參與事關我國出口機電產品競爭力的國際標準化活動,充分反映我國利益和技術要求,增強產業、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適應性和競爭力。要積極支持將我國集技術、產業和市場相結合的自主技術標準推向國際,爭取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等領域制定國際標準方面實現突破,做到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話語權。
(四)強化服務意識,推動標準實施
一是加大標準化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普及標準化知識,提高機械工業各界對標準化工作的認知度和標準化工作的影響力,倡導以標準為依據的生產、服務、貿易和消費等行為。
二是繼續制定年度重大標準實施計劃。組織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行業協會開展對機械工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標準的宣貫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核心、標準起草及實施單位為主體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工作體系,暢通標準實施信息反饋的渠道。
三是繼續加強標準起草人員和標準復核人員培訓,規范標準制定工作,縮短標準的報批周期,確保機械工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的質量。
四是結合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以標準適應性和標準實施后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為重點,開展標準實施效益評價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