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8年以來,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中國制造業在改革和開放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實力明顯增強,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制造業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快速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
1978年以來,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中國制造業在改革和開放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實力明顯增強,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制造業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快速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
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區域內聯系緊密、具備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都市圈越來越多。工業生產高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年來平均增速為20%左右,處于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列。
重要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粗鋼產量、發電量、原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屬產量也居世界前列。這些重要產品生產規模的增長,為中國制造業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制造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制造”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快,制造業成為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勢頭,機械和電子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同時,對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進口也顯著增加。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模具制造業也成為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領域,近年來模具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占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比重均在70%以上。
制造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近年來,通過有效實施產業政策,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能源、原材料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對國民經濟形成有力支撐。裝備水平快速提升,發電、數控機床、模具、建材、石化、冶金、有色金屬等行業重大裝備技術水平和自主化率穩步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也有力地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取得成效,高耗能行業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近幾年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目前在鋼鐵、有色金屬、模具、建材、紡織等行業已涌現出一大批技術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的大型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促進了中國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仍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羅百輝認為,要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我國制造業的質量競爭力穩步增強,主要做四方面工作:
——制造業標準與技術水平繼續提升;
——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獲得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因出現不合格品、返修等質量問題給制造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有所下降;
——自主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繼續增強。中國大中型制造業企業累計擁有專利數量超過四點二萬件,新產品銷售收入超過四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百分之五十點七二和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八;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二00七年中國大中型制造業企業平均產品銷售收入達到六點八億元,表明生產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聚。
從制造業二十九個行業來看,二十個行業的質量競爭力指數比二00六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質量競爭力指數超過八十五的行業從二00六年的一個增加到二個;低于七十五的行業從二00六年的五個減少到二個。
在三十一個省的制造業中,有二十六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質量競爭力指數出現增長。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和陜西等十五個地區的質量競爭力指數在八十以上,質量競爭力優勢明顯。
2011年末,我國金屬加工機械制造工業企業達2647家,行業總資產達3314億元,同比增長24.97%。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金屬加工機械制造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4039.57億元,同比增長28.08%;實現利潤總額達280.36億元,同比增長24.24%。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國民經濟各部門追求機械化和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對機械和作為基礎裝備的機床產品有較旺盛的需求,不過需求的旺盛程度也會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起伏波動。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金屬加工制造行業中類包括:金屬切削機床制造、金屬成形機床制造、鑄造機械制造、金屬切割及焊接設備制造、機床附件制造、其他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等六個子行業。從主要用戶行業看,汽車行業、鐵路運輸裝備行業、航空航天工業、造船工業對機床設備將會保持比較旺盛的需求。電子信息產業的金屬加工作業量雖然不是很大,但由于其規模迅速擴展,對機床設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羅百輝表示,冶金機械、通用機械、工程機械、發電設備、模具等傳統機械制造行業,也正在國家振興裝備工業政策的引導下,進行產業的優化升級,必然會進一步提高其機床裝備的技術水平。
未來中國的機床消費結構還會進一步升級,對高、中檔數控機床和成套成線設備的需求將繼續增加,而對普通和中小型機床的需求增長將明顯放緩,市場形勢要求機床制造企業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羅百輝認為,中國數控機床的產量增長已不是關鍵的因素,優化國產數控機床的產量構成,大力提高國產數控機床的整體發展質量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