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決策實施6年后,中部地區發展再次迎來利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確定了7大重點任務。
會議明確,將加快構建沿隴海、沿京廣、沿京九和沿長江經濟帶,推動晉中南、皖北、贛南、湘南地區開發開放,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有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
擴內需
中部地區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以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了全國28.1%人口,其經濟增速已連續4年超過東部。去年,中部六省全部進入“萬億俱樂部”,GDP總量突破10萬億元大關,占全國的20.1%。六省經濟增速超過兩位數,高于東部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昨日對早報記者說,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轉型,從出口導向型向擴大內需型轉變。中部地區無論從人口數量還是市場潛力來說,都不可忽視,“中部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以河南為例,其糧食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目前糧食安全在經濟安全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這也是國家再次關注中部崛起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部地區還是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和現代裝備制造業。
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要“著力激發中部地區內需潛能,努力實現中部地區全面崛起”。
為確保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任務包括:在中部地區規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和儲備中心建設,因地制宜推廣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等。
“軟硬兼施”
谷建全告訴早報記者,現在中部地區崛起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地區轉型升級的壓力很大。因為中部地區是國家能源和原材料基地,重工業產業比重高,先進制造和高科技產業比重小,要想快速發展必須轉型。”
據新華社報道,中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人均水平較低、“三農”問題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矛盾依然存在。
一季度,中部六省經濟增速均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總體呈放緩趨勢。
谷建全認為,中部地區的投資效率、投資環境也比東部差,硬環境和軟環境目前都需要改善。
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軟硬兼施”。硬件方面,會議要求,加快長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高等級航道和重點內河港口建設,新建和擴建一批支線機場,鼓勵發展通用航空。
軟件方面,會議提出,支持武漢、鄭州、長沙等地區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穩步推進省直管縣改革試點;加快長江流域開發開放,探索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
政策支持方面,會議提出,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提高財政保障能力,支持中部地區改善民生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谷建全認為,當前還需要解決區域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如果中部六省要發揮整體效益,就需要好好規劃產業體系和產業聯系。但現在相對分散,如山西跟京津唐聯系緊密,而江西位靠珠三角地區,安徽屬于長三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