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社科院20日在北京發布的2013年《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汽車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自主品牌面臨嚴峻挑戰,核心技術的嚴重缺乏制約著中國汽車產業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方向發展。...
中國社科院20日在北京發布的2013年《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汽車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自主品牌面臨嚴峻挑戰,核心技術的嚴重缺乏制約著中國汽車產業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方向發展。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已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主要處于組裝環節和零部件制造環節,位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而品牌營運、整車與零部件設計與研發、關鍵與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環節主要被奔馳、通用、豐田等跨國公司所把握,這些跨國公司占據著價值鏈的高端。
藍皮書分析,跨國公司汽車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的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90%。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主研發汽車自動變速器,但關鍵技術仍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的設計、研發和制造能力,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盡管獲得1/3的市場份額,但只獲取利潤的1/10。
藍皮書顯示,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下降。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1.2萬輛,較上年下降2.6%,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2%,占有率較上年下降3.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294.6萬輛,較上年增長0.5%,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9.1%,較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合資企業產品向低端市場的覆蓋以及合資自主性的提高,還會進一步降低自主品牌乘用車在低端產品的競爭力。
而從產值占比來看,2009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占比最高達到25.6%,但2010年和2011年伴隨著汽車產品消費升級,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值所占比重呈下滑趨勢,特別是2011年已經下滑至20%以下。中國自主品牌營業利潤所占比重則更低,特別是2011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利潤僅占乘用車企業總利潤的4.7%,95%以上的利潤被合資企業賺走。(丁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