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海工裝備不僅在國際市場接單總量持續上升,國內產業也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新世紀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年銷售收入超...
我國海工裝備不僅在國際市場接單總量持續上升,國內產業也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新世紀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人民幣,占世界市場份額近7%,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產業區,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海工裝備制造企業主要由造船企業和石油裝備企業組成。一些重工類和機械制造類企業也將業務拓展至海洋工程領域。
我國海工裝備接單總量持續上升,2012年共承接除海工輔助船外的各類訂單30座(艘),其中包括自升式鉆井平臺9座、半潛式鉆井平臺1座、鉆井船3艘、FPSO3艘、半潛式生活平臺4座、鉆井支持平臺6座、海上風電平臺2座、其他平臺2座。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船舶企業已經在國際海工裝備市場上拿下了10%的份額,且隨著全球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海洋工程裝備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海工裝備制造市場份額還將向上拓展。
從國內市場看,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項政策相繼出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可以預計,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還將大力發展并投資海工裝備產業。
我國海工裝備制造行業方興未艾,但與制造強國相比,差距依然明顯,主要體現在中低端產品比重較高和競爭力不足。我國企業在海工領域主要從事鋼結構部件的加工建造,而利潤最高的配套設備、水下設備制造基本被國外供應商壟斷。同時,我國企業的工程設計、制造工藝、項目管理、關鍵設備配套、企業管理、人才儲備和國際化水平等方面還比較薄弱,生產成本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