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西方輿論唱空中國經濟聲浪時起,一些媒體甚至惡炒“第三波危機”降臨,預言中國經濟“硬著陸”將引發新興市場經濟、金融和社會危機疊加...
近期,西方輿論唱空中國經濟聲浪時起,一些媒體甚至惡炒“第三波危機”降臨,預言中國經濟“硬著陸”將引發新興市場經濟、金融和社會危機疊加的“完美風暴”。毫無疑問,近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在所難免,但中速增長是理性選擇,這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從長遠看,中國經濟回歸中速且健康發展,對世界經濟應該是好消息,不但不會拖累世界經濟增長,反而可提供更加持久強勁的正能量。
不可否認,導致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確實存在。
從國際來看,一方面,發達經濟體遲遲不能實現自律性復蘇,美日歐央行聯手實施量寬,致使全球流動性泛濫,尤其美聯儲不時放風提前結束量寬,使全球市場如驚弓之鳥,國際資本到處流竄,擾亂中國等新興市場金融秩序,股匯市跌宕起伏,宏觀政策難駕馭,“第三波危機”、中國經濟“硬著陸”等議論四起,似顯“山雨欲來風滿樓”。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拼出口、創就業成為政策首選,由此掀起全球保護主義,“再工業化”和“去全球化”則使“貿易戰”與“匯率戰”迭起,矛頭直指中國,“雙反”、“特保”、環境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并舉,致使中國出口增速明顯放緩。
從國內看,一是多年累積的過多貨幣投放所形成的泡沫開始形成,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在所難免。這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僅涉及銀行表外業務、地方政府和企業負債,還涉及金融、財稅改革等難題。二是制造業特別傳統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鋼鐵、建材、原材料、交通,乃至光伏等新興產業均面臨過剩。三是房地產市場風險累積,信貸、地方財政收入的30%來自房地產,GDP增長的四分之一由房地產拉動,其穩定與否直接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四是轉方式、調結構、再平衡等需要以經濟減速為代價。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首先,隨著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強化、深層改革推進,中國經濟必然由高速轉向中速增長,經濟真正轉型為升級版,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其次,迄今中國經濟持續30余年保持了10%的高增長,人均GDP年均增長9%,使6億人口擺脫貧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中國GDP占世界比重由1980年的1.9%升至2012年的11.6%,人均年GDP由205美元增至6064美元,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于2010年跨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即使依據后發優勢理論,中國經濟也難再以兩位數發展,適時換擋為中速,是最佳的選擇,也是發展規律使然。
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從奇跡到常態發展的重大轉變。這是所有起飛經濟體都會經歷的過程,期間經濟增長潛力放緩,中國也不例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2018年中國經濟將年均增長7.6%。牛津經濟所估計,2012~2021年中國經濟將年均增長7.8%。最樂觀的是亞行估計,2011~2020年經濟增長潛力為8%,2021~2030年為6%。
筆者則估計,2020年前中國經濟增長應在7%~8%,2030年前在5%~6%。這是因為,中國依然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一是深化改革將帶來巨大的制度紅利;二是新型城鎮化將創造出龐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三是地區發展與收入差距,既是問題更是發展空間;四是科技創新尤其第三次工業革命降臨,將為中國科技騰飛創造契機;五是中期目標明確,即實現“兩個翻番”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關鍵是,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放緩同時,再平衡發展正在取得進展。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至7.6%,但創造就業達725萬,完成全年計劃的80%。據此推算,今年GDP每增一個百分點,可創造190萬個就業崗位,而去年為160萬個。另外,中國經濟增長轉向主要靠內需拉動,在2012年7.8%的增長中,消費拉動51.3%,資本拉動50%。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何況,當前中國尚有足夠的緩沖器——3.5萬億美元的充足外匯儲備和100萬億元人民幣的居民和企業存款。
同時,中國經濟中速發展對世界是好消息。即使中國經濟增長降到7.5%,中國經濟增速仍居主要經濟體之首,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
2000年,中國經濟每增一個百分點,GDP增量僅136億美元,2007年增到551億美元,2012年增至1160億美元。也就是說,2012年每增一個百分點,相當于2000年8.5個百分點。例如,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是近十年最低的,但按美元匯率計算GDP增量達到9051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0.9%。去年世界經濟增長3.1%,發達國家只增1.2%,歐元區則降0.6%,由此凸顯中國經濟貢獻。而在危機前的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14.2%,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僅12.3%,因為當年世界經濟增長達5.4%,發達經濟則增長2.8%。
綜上所述,國際唱空中國輿論值得關注,但做好自己的事情更關鍵。當前世界和中國經濟都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不失時機贏得主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是中國經濟贏得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